肇事逃逸后的自首:肇事司机在逃逸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但这只是对其自首行为的认定,并不影响其肇事逃逸的事实。综上所述,司机撞死人后投案自首,虽然可以减轻其刑事责任,但仍然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四、总结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仍然构成逃逸。自首可以作为量刑时的酌情从轻处罚情节,但并不能改变逃逸事实的认定。因此,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积极配合机关的调查处理,切勿选择逃逸,以免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不难看出,刑法规定的精神并非鼓励肇事人逃逸,而是鼓励逃逸者积极投案。确切地说就是,在交通肇事后,首先鼓励肇事人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机关报告,从而获得认定为自首并在较大程度上从宽处罚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给肇事人提供的第一次“机会”。如果肇事人逃逸,浪费了这次“机会”,法律就...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即使当事人在交通肇事后24小时内投案,但只要其存在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就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逃逸。逃逸的事实已经存在,不会因为后续的投案行为而改变。三、投案自首的影响 虽然逃逸后投案属于自首,可以在处罚时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但这并不改变逃逸的事实。自首只是在对逃逸...
法律分析: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也可能是出于害怕心理等原因,虽后来能投案自首,但是仍应当...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在法律效力上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以下是具体分析:自首的认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
小事故逃逸的认定处理为:若尚未构成犯罪,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若构成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理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进行。轻微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通常可以获得从轻处理,减轻处罚。具体来说: 自首情节:根据...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在判决时通常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以下是具体的分析:自首情节的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即为自首。自首的法律后果: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自首的犯罪分子罪行较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特殊情况下...
具体到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如果行为人未逃逸且主动投案,其自首行为应被肯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若行为人因恐惧而暂时离开现场,但随后能积极抢救伤者并投案,这种情形不应被认定为逃逸。同样,如果行为人因筹集伤者医疗费用而临时离开医院,且留下真实信息并在约定时间内返回,也应视为符合自首条件。此外...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二、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有哪些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