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都有什么居士称呼吗【点击查看详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它持续了319年。在宋朝期间,儒学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社会地位较高的居士群体也逐渐形成,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称呼。首先,宋朝的居士被赋予了“居士”这一称号,这表明他们是不从事职务的士人身份。居士一词源自佛教,本意是指出家修道但没有出家的僧人,后来扩展到指与世无争的山居士人。在宋朝,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指代不参与政治斗争而专注于修身养性的士人。居士们通常过着退隐的生活,追求修养和艺术的自主。除了居士这个总称,宋朝的居士还可以被细分为几个类别。首先是“隐士”,是那些隐居于山林之间的士人。他们主张避开尘嚣,追求自己内心的安宁和高尚的品性,演绎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隐士常常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视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