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因素有哪些【点击查看详情】
1.光照强度的影响。水体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其次是通过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得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影响水体中的氧气产量。例如,天气突然变化时,光照和气压的波动会比水温变化更为显著。虽然水温相对稳定,但光照强度的减少会减少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2.气压的影响。气压降低会导致水体对氧气的溶解能力下降,进而引起溶解氧含量的减少。当气压降低时,水体表层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减小,影响氧气的溶解。此外,低气压还可能导致水体底部积累的有机质氧化,消耗更多的溶解氧。这种现象在养殖业中被称为“泛塘”,即因水体缺氧而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死亡。同时,低气压还会降低水生动物体内血液的携氧能力,迫使它们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取更多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