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元器件: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存储器:使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输入输出:输入与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性能:体积巨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软件: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应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代表机
咨询热线:4000-526-058,群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有群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芯测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各类IC芯片烧录测试机, PCB模块柔性测试线体 及IN-LINE自动测试线体 为其提供智能一体化...
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系统软件还非常原始,用户必须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功耗、体积、价格进一步下降,速度和可靠性相应的提高。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360.: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70年代初至今),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
并用数来代表这些操作,从而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执行指令和完成计算操作。技术特点:存储设备:使用汞延迟线作为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穿孔卡片,用户使用不便。系统软件:系统软件非常原始,用户需要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基本元件:电子管。 存储器:通过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实现。 输入输出:主要依赖于穿孔卡片或纸带。 特点:体积庞大,能耗高,运行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基础元件: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 存储器:磁芯或磁鼓...
其主要特点包括: 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这是第一代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所有的主要元器件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 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在存储技术方面,第一代计算机最初使用汞延迟线作为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使用磁芯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穿孔卡片:这种输入、输出方式相对落后,用户使用...
第一代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其主要特点包括: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这是第一代计算机与后续计算机在硬件上的主要区别之一。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使用磁芯存储器,这是存储技术的一次重要进步。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穿孔卡片:这种方式相对繁琐,用户使用起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