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讨西征意思和来源是什么【点击查看详情】
在元代,这一成语亦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刘致的《新水令·代马诉冤》中,通过代马的口吻表达了对东讨西征生活的不满。代马认为,尽管驿站的生活艰难,但相较于东讨西征,前者尚可忍受,后者则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让人难以承受。“东讨西征”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战争的频繁与激烈,也反映了古代将士们舍小家为大家、保家卫国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行动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精神。东征西讨,通常用来形容在外征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四处征战。这一成语在古代诗词中多次出现,表达了作者对于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的同情与赞美。无论是杨炯笔下的曹君,还是刘致笔下的代马,都用各自的方式诉说着东讨西征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