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嚆矢的简体是什么
2023-07-14 22:34:19 责编:小OO
文档


嚆矢的简体是:嚆矢。

嚆矢的拼音是:hāo shǐ。注音是:ㄏㄠㄕˇ。结构是:嚆(左右结构)矢(独体结构)。

嚆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嚆矢详细内容】

⒈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引《庄子·在宥》:“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成玄英疏:“嚆,箭鏃有吼猛声也。”唐陈越石《太甲论》:“司马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尝不伊不周,其终也未尝不羿不浞,皆取伊周以为嚆矢也。《孟子》曰:‘无伊尹之心则篡也。’有旨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推其本原,刘文静实为厉阶,仅免於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而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嚆矢。”

二、网络解释

嚆矢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三、汉语大词典

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庄子·在宥》:“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蹠嚆矢也。”成玄英疏:“嚆,箭镞有吼猛声也。”唐陈越石《太甲论》:“司马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尝不伊不周,其终也未尝不羿不浞,皆取伊周以为嚆矢也。《孟子》曰:‘无伊尹之心则篡也。’有旨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推其本原,刘文静实为厉阶,仅免于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而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嚆矢。”

四、其他释义

响箭。发射时声比箭先到,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这次演出的成功,也就成了后来中国话剧运动的嚆矢。

五、关于嚆矢的成语

洁清自矢  桃弧棘矢  无的放矢  永矢弗谖  强弩末矢  亲冒矢石  

六、关于嚆矢的造句

1、陈先生乃中国学界泰斗,他的那本书似为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嚆矢

2、西汉昭帝八岁即位,因为年幼,遂选韦贤、蔡仪、夏侯胜等名儒入授于御前;后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为侍讲之嚆矢。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嚆矢造句

3、西汉昭帝八岁即位,因为年幼,遂选韦贤、蔡仪、夏侯胜等名儒入授于御前;后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为侍讲之嚆矢。(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嚆矢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