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引起婴儿发热的疾病有很多
2023-07-14 21:29:48 责编:小OO
文档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引起小儿发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染和非感染两大因素。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小儿发热以感受外邪所致居多,亦有因为内伤引起者。中医治疗小儿发热主要根据不同的发热原因,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主要包括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等几类。

病势深入,发热程度较重的时候,属中医里热炽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寒水石、生山栀、知母、丹皮、黄连、黄芩、鱼腥草、半枝莲等。如发热较高且大便不通者,可加用大黄,以通便泻热。如高热伴烦躁,或出现高热惊厥者,应加用钩藤、羚羊角、蝉蜕、白僵蚕等。此类药煎煮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生石膏应该先煎,并且应用剂量要大一些。

对于热病后期,持续低热的患儿,中医辨证一般属于阴虚内热阶段,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类。如生地、麦冬、沙参、青蒿、鳖甲、玄参、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等。如伴有大便秘结者,可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如低热而兼盗汗者,可加用生牡蛎、浮小麦等。

小儿外感初起,发热症状较轻的时候,属中医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疏风清热类。如桑叶、菊花、芦根、薄荷、防风、牛蒡子、荆芥穗、竹叶、蝉蜕等。此类药煎煮时应注意不宜久煎,一般煎15~20分钟即可,薄荷一定要后入,煎3~5分钟为宜。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有许多有效的方药。在选择方药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查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有不少人认为中药退热太慢,其实不然,只要辨证准确,中药完全可以迅速退热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