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的基础解释是:见“普度”。①佛教语。广行剃度。②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普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普渡详细内容】
普渡(福建民俗)普渡是鬼魂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说是一种民风民俗。“普渡”原是佛教的术语,意为广施法力,使众生遍得解脱。早在汉代之前,中国就有“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中元在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佛教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传播开来。由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谋而合,故很快被人们所接受。经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中心的佛教盂兰盆会与中元节合而为一,并逐渐取而代之。乾隆版《泉州府志》载:“中元祀先,寺观作盂兰会,俗名普渡。南国风俗,中元夜,家户各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
二、综合释义
民俗称于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造句】中元普渡普渡[pǔdù]佛教、道教上指广行佛法,以救众生。如:「普渡众生」。民俗称于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如:「中元普渡」。
三、汉语大词典
见“普度”。《汉语大词典》:普度 拼音:pǔdù亦作“普渡”。(1).佛教语。广行剃度。《宋史·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于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2).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三出:“当头棒喝,一毫也无用处。那里显得佛力普度,能使顽石点头。”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群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
四、辞典修订版
佛教、道教上指广行佛法,以救众生,如:「普渡众生」。民俗称于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如:「中元普渡」。
五、关于普渡的成语
六、关于普渡的造句
1、爱若潮水,慈航普渡,若爱,请深爱;若不爱,请别走开,就让思念引你来。
2、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我最愿意做、也最具意义的是既能治病治穷、普渡众生,又能与蓝光的每一位合作伙伴分享健康财富,共享成功人生!
3、可是公子有所不知,在下先前已得到神师点化,早已许下宏愿,一心向道,祈望早日成仙,扶危济困,普渡众生。
4、斯科特?杰克逊在印度西拉法叶的西普渡大学,协助领导研究小组。
5、阿弥陀佛!上天有好生之德,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佛祖普渡众生,救急扶伤乃是佛门分内之事,我是尽力而为吧!
6、佛家弟子的誓愿是普渡众生。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