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工喂养避免“牛奶贫血症”
2023-07-14 21:06:43 责编:小OO
文档


“牛奶贫血症”是在1985年10月由日本的松本隆五医师提出的,它实际上是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有些宝宝特别爱喝牛奶,以至在应该添加辅食时或该吃固体食物时,依然坚持以牛奶作为主食。

单单吃牛奶容易贫血

“牛奶营养丰富,是很适合婴幼儿的食品。牛奶吃得过多怎么会患缺铁性贫血呢?”很多父母都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里有多方面原因。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的铁,这是人体生成血细胞的必需元素,但到4-6月后,宝宝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用完,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铁在一些蔬菜及动物内脏中的含量较高,如果不注意补充这些食物而单单吃牛奶,就会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

牛奶中含铁很少,吸收也比较差:

1、一般来说,1000毫升市售牛奶中仅含有0.5-2.0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牛奶不仅含铁量少,且铁的吸收率很低。牛奶中含铁量只有母乳的33%。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

2、维生素C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但它在牛奶中含量很少。

3、牛奶及一些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钙、磷、钾含量较高,而这些矿物质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铁的吸收。

4、铜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而某些氧化酶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率。牛奶中的铜含量极低,很难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

牛奶过敏会间接造成贫血

牛奶中至少含有5种抗原蛋白成分,当这些蛋白质进入未发育成熟的婴儿胃肠时,由于胃肠中缺乏分解它们的酶,这些外来的异性蛋白就会作为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进入人体的异性蛋白越多,所产生的抗体也越多。如果发生在一些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儿身上,就会产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引起过敏反应。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每日喂给1000毫升以上大量鲜牛奶的宝宝,会因过敏反应而在肠道内引起慢性出血。婴儿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血容量不断扩充,即使少量失血也会产生贫血(这种孩子,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就可以明确诊断)。

换乳期宝宝,要特别小心“牛奶贫血症”

换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第4个月到1岁左右这段时期。其间孩子的主要食物开始由液体食物(母乳、牛奶等)过渡到糊状食物(菜泥、肉泥等),再过渡到固体食物(饭菜)。

换乳期的孩子要特别小心“牛奶贫血症”。因为这一时期,很多父母往往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吃牛奶以渐渐代替母乳,或是让孩子一直喝液体食物直到1岁之后直接过渡到固体食物。就因为这些爸爸妈妈忽略了宝宝进食糊状食物的过程,不够重视换乳期菜、肉、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搭配和喂养,使得孩子不能全面吸收营养,造成孩子生长发育不良,而最常见的后果就是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也就是患“牛奶贫血症”。

合理饮食,避免“牛奶贫血症”

要避免宝宝患“牛奶贫血症”,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缺铁的问题:

1、如果新生宝宝不能得到母乳喂养,应尽量提供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配方奶粉较之新鲜牛奶,营养更接近母乳。

2、宝宝从四个月开始,就应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为补充铁的不足,还需特别添加鸡蛋黄、猪肝酱等含铁丰富的食品。稍大些的宝宝可添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品,如米粥、面条、豆腐、鱼泥、肉泥、猪肝肠、动物血和植物油等,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

3、宝宝选用鲜牛奶后,每次加热最好使用铁锅。

4、对于因牛奶过敏引起肠道出血而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应尽量少吃牛奶,奶量减少到每日500毫升以下,或改用奶粉(可去除鲜奶中不耐热的蛋白抗原)喂养。

牛奶加热的时间不要太长

为孩子煮牛奶时,不要让牛奶长时间沸腾,以免造成叶酸、维生素B12的抗贫血因子的流失,从而间接导致孩子贫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