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儿肺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2023-07-14 21:30:56 责编:小OO
文档


小儿肺炎疫苗暂时没有国产的,而进口的小儿肺炎疫苗一针就要860元,且要连打4针才有效。虽然它以高昂的价格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大多数家长坦言真要给孩子接种很难承受。那么为什么小儿肺炎疫苗如此高价?

小儿肺炎是目前国内唯一引进的、用于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疫苗,它填补了市场空白。该疫苗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已在全球近100个国家上市,迄今已安全接种超过1.8亿针。除了“沛儿”,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两种类似的疫苗:一种是针对成年人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另一种是肺炎球菌结合蛋白疫苗。这两种疫苗的价格虽然相对便宜,但都不适合2岁以下婴幼儿接种。关于这天价肺炎疫苗是否值得打,太平洋亲子网先前在100多名妈妈做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6%妈妈不赞成接种天价肺炎疫苗……

小儿肺炎疫苗的不良反应

小儿肺炎疫苗在国外有超过18,000例健康婴儿(6周~18个月)进行了多个有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了本疫苗的安全性。以下绝大多数安全性结果主要来自17,066例婴儿,总共接受55,352剂本品的临床有效性试验(NCKP)。此外还对未免疫接种过本疫苗的大龄儿童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本疫苗与其它推荐使用的儿童疫苗联合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和发热。在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期间,重复接种未见持续增加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对于使用单剂量免疫接种方案的2~5岁儿童,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婴儿,主要还是以一过性反应为主。针对所有年龄组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或来自上市后本品使用经验的不良反应,按照身体器官类别和发生率分类,以严重程度递减方式列表如下:

按CIOMS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类:很常见(≥10%);常见(≥1%且<10%);偶见(≥0.1%且<1%);罕见(≥0.01%且<0.1%);非常罕见(<0.01%)。

很常见:注射部位红肿、硬结/肿胀、疼痛/触痛

常见:注射部位硬结/肿胀或红斑直径大于2.4 cm、疼痛/触痛妨碍活动

很常见:疲倦、睡眠中断

罕见:惊厥(包括高热惊厥)、低张力

罕见:注射部位皮炎、注射部位荨麻疹和瘙痒

偶见:皮疹、荨麻疹或荨麻疹样皮疹

非常罕见:局限于注射部位的淋巴结炎

罕见:过敏性/过敏样反应包括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面部水肿

非常罕见:多形性红斑,与其它儿童期使用的疫苗一样,本品有呼吸暂停的自发报告,与接种本疫苗有时间相关性。多数病例在接种本品时同时接种了其他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DTP)、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乙型肝炎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流感嗜血杆菌b疫苗(Hib)、麻疹-腮腺炎- 风疹疫苗(MMR)和/或水痘疫苗,但在多数报告中存在诸如呼吸暂停、感染、早产和/或惊厥病史的基础性疾病。据一项婴儿监测研究报导,发现与历史对照相比,接种本疫苗的婴儿发生“喘鸣” 而住院的相关风险增加,由于存在着混杂因素,如同时接种更换的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或流感病毒感染的逐年变异、呼吸道疾病日益增加的趋势等,本次研究中其它分析以及对关键的大规模、多中心、对照有效性研究所作的长期随访分析还不能证实这一现象与本品相关。

国内注册临床试验共计有592名受试者接种了本品,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及和本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合并分析后的安全性信息概括如下:

本疫苗与DTaP分开接种时(297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37.5°C)和睡眠中断(26.60%)、易激惹 (21.%)、食欲下降(15.49%)和腹泻(14.8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C发生2例(0.79%);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1.11%)、硬结(7.74%)和疼痛(9.09%),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第1剂接种后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减少。

本疫苗与DTaP同时接种时(295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 (>37.5°C)(28.81%)、睡眠中断(26.78%)、易激惹(26.44%)、腹泻(24.07%)和食欲下降(16.6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C发生4例(1.36%);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0.85%)、硬结(7.46%)和疼痛 (11.86%),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同样在第1剂接种后发生率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

本疫苗可能不会对接种疫苗的所有个体都有保护作用。

高风险婴幼儿/儿童接种本品应基于个体化接种的考虑。目前本疫苗对患镰状红细胞病婴幼儿/儿童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资料有限;尚未获得本疫苗对患肺炎球菌侵袭性疾病的其它高危婴幼儿/儿童(如患先天性和获得性脾脏功能障碍、HIV感染、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资料。

接种本品对于24月龄以下幼儿(包括高危婴幼儿在内)应使用与其年龄相对应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在年龄≥24个月患有肺炎链球菌所致侵袭性疾病高风险的患儿(如镰状红细胞病、无脾、HIV感染、慢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损)中,使用本结合疫苗并不能代替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婴幼儿应暂缓接种本疫苗。

同所有其它注射用疫苗一样,接种本品应常备有相应的医疗及抢救措施(如1:1000肾上腺素等)以防接种后出现罕见的过敏性事件。

本疫苗禁止静脉注射。

尽管免疫接种本疫苗可出现一定的白喉毒素抗体反应,但并不能替代常规的预防白喉的免疫接种。

除非受益明确高于接种风险,否则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任何凝血障碍的婴幼儿禁止肌肉注射接种本品。

因遗传性缺陷、HIV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放射药物、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免疫应答受损的婴幼儿,对本品主动免疫的抗体应答反应可能下降。

接种本品时,对惊厥发作风险高于普通人群的婴幼儿/儿童应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