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你中招没 母乳喂养的误区
2023-07-14 20:40:54 责编:小OO
文档


自2013年10月至今,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母乳喂养门诊开诊以来,已接诊护理治疗1000多人次。在护理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各医疗机构及社区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宣传和指导母乳喂养知识的孕妇学校课堂及活动,母乳期妈妈们的学历普遍也较高,但由于社会竞争工作的压力,使得她们没时间在宝宝出生前到专业的孕妇课堂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加之,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生活各方面过多依赖于父母们的帮助,而自己的动手能力减弱,思维模式也较局限、缺乏灵活性。使得其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产生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1、奶不够吃

在接诊的患者中,有患者很着急地说自己的奶不够孩子吃,因为在孩子开始吃奶时能听到孩子的吞咽声,可是一会儿就听不到了,于是认为自己没奶了,孩子一停吸、哭闹便马上再加喂孩子奶粉。于是孩子会睡很长时间而在妈妈乳房再次充盈时不能很好地吸允,使得妈妈因奶涨疼痛而来医院就诊。

2、家人过度关注

一些年轻妈妈没有做好担当母乳喂养宝宝的准备,加之工作、生活的压力,又是平日生活中依赖父母过多的独生子一代,父母过多的干预使得哺乳期妈妈处于缺乏责任感的被动状态。很多时候,在哺乳宝宝时会有家属在旁帮忙或指手画脚,这既干扰了妈妈哺乳宝宝的自我体验,又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哺乳时的良好心情,从而使得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适应正确的哺乳方法,还会因不良情绪导致奶量减少或不通畅。

3、误解按需哺乳

接诊中,我们遇到很多妈妈认为只有孩子饿了才给孩子哺乳。孩子睡着不醒,即使乳房奶很胀了既不叫孩子吸允,还会因担心孩子醒了想吃而没奶了,也不会及时排出多余的奶,而致长时间过度涨奶不能排出加重疼痛感而来医院就诊。有的患者是孩子每次只吃一侧,另一侧舍不得吸出而造成长时间涨奶,出现疼痛硬块而就诊。

4、哺乳期饮食中过多地喝汤

哺乳期母亲基础代谢率高、出汗多,需水量多于一般人。哺乳产奶又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母亲应适当增加汤水的摄入,以满足口渴的需求。各种美味可口的汤水既帮助消化又可补充水分。但是,过多的摄入液体,则增加了尿量,反而使乳汁量减少了。这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多喝营养汤类会增多奶量,而很多人哺乳期就每日三餐都喝些汤,甚至加餐喝汤,可是奶量不但没多反而觉得奶还会越来越少原因。因此担心宝宝奶不够吃而来就诊。哺乳期液体的摄入并不影响奶量。要依据自身状况而定。

5、不正确的按摩和热敷

有些患者请过揉奶师不当按摩后局部肿痛加重。有的患者是通过电脑或是旁人说,涨奶后肿痛热敷利于排奶和缓解疼痛,便错误的认为越热越好,使得热敷后局部红肿、疼痛加重而惧怕疼痛排奶不畅就医,有的甚至出现局部烫伤而就诊。

以上是我们在接诊哺乳期患者中常见的一些认知问题。同时也反应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指导工作还很欠缺。母乳喂养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的技巧还未受到人们的过多关注,误认为哺乳宝宝是件很简单、易行的事。因此,母乳喂养门诊的开诊很有必要。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指导孕产期人群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为患者解惑答疑,提供科学、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