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折纸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流水式给纸器印刷机或折纸机的快速给纸器;送纸时,每张纸部分重叠,像流水的连续不断。
2、袁兴甫向孩子们传授折纸游戏。
3、据林顺潮医生介绍,手工折纸船是斌斌视障康复训练其中的一门功课,斌斌每次都把自己折好的纸船送给医院的工作人员,并且一定要亲手写上自己的名字。
4、腼腆地黄彦彰不知道怎么表达,觉得写情书太肉麻,送玫瑰又太显眼,就买来折纸书,每天在女孩子的座位上留下一朵自己折的玫瑰花。
5、户田拓夫标志性的纸飞机可不是日本折纸术的小把戏。
6、西尔弗伯格认为,这种自折叠能力打开了一个完整的材料折纸世界,从智能弹簧到振翅机器,再到石墨烯。
7、“折纸工程师”沿着固定的皱褶折叠刚性片状材料,从而获得了一系列的物体。
8、折纸艺术是脆弱的和微妙的这与数字化的过程是相同的。
9、折纸飞机碰到雨天终究会坠落。
10、,自主开发了折叠折纸机器人,能够完成一系列任务。
11、小学篱芭旁的蒲公英,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午睡操场传来蝉的声音,多少年后也还是很好听,将愿望折纸飞机寄成信,因为我们等不到那流星,认真投决定命运的硬币,却不知道到底能去哪里。
12、在附近另一间教室,另一群孩子在一边折纸花,一边用阿拉伯语问纸花的颜色。
13、那一月,桂花纷飞,漫了洛阳城。那一日,折纸鸢飞,羞了伊人颜。
14、姥姥,眯起眼角边的皱纹像一把打开一半的折纸扇。
15、豆丁想要折纸,我便随手将木溪写的情书用了些许,谁料豆丁满院子扔,终扔在了木溪面前,木溪难耐,掩面而去,三日不出房门,弄得我自责难安。
16、折纸能细腻表达准确、精美、想象与专注,同时又可表示形状、对象、动物和字母。
17、这本超棒的书,收集了传统经典作品,如日本纸鹤,与现代折纸大师们的精心杰作一起呈现给大家。
18、纸堆给纸器自动给纸的机械结构:是印刷机或折纸机的输入装置。
19、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折纸掷远比赛。
20、混合式折纸机结合刀式折和栅栏式折的折纸机。
21、而她也称折纸让自己收获了快乐,会一直折下去。
22、在西班牙、南美和德国也很流行折纸。
23、一排排苍白色的柜台,坐着一排排面色苍白的姑娘,一双双苍白的手里拿着苍白的折纸篾片,全部面色苍白地在折着苍白的纸。
24、一个六星级指出扔纸是一个简单的折纸项目,可利用彩色纸完美的方片。
25、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影视教育专家郑欢欢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为同学们介绍了美术片家族的成员,它们分别是美术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
26、除了折纸、摆塑料片,还有拼七巧板、搭小棒棒、在平板电脑上做“拼拼看”等游戏,甚至给每个孩子发代币,进模拟超市购物,都成了数学课的教学形式。
27、我老爸有点神经失常,把作业剪裁开来折纸玩偶了。
28、苏丽娘只一只手,提着那头死狼,往杂屋里一掷,数十斤的动物,如同拈花折纸般轻易,她闭口不谈来处,内敛之杀伐决断真让花荣惊奇疑猜。
29、魔术师迈克尔模式将教你如何轻松地捻餐巾变成现实折纸上升。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