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生宝宝胸前只有一层薄纤维
2023-07-14 21:51:24 责编:小OO
文档


患的是罕见的“先天性胸骨裂”,主因是怀孕7~10周时胎儿的胸骨嵴融合受阻

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

心脏没有胸骨的保护,就像失去了盔甲的士兵,心脏和肺等脏器将面临着移位、受压、受伤的风险,随时危及生命。记者昨日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刚刚为一名患有罕见“先天性胸骨裂”的“裸心”宝宝装上了“盔甲”。这也是该院首例“先天性胸骨裂”修补手术。

专家介绍,根据一项针对全国出生缺陷的最新调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出生缺陷的约有25万例;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占第2位,达到19.1%;我国残疾人口中,先天性致残者约814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9.6%。

病例

新生宝宝胸前只有一层薄纤维

昨天,刚刚满月的丽丽(化名)终于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出院了。一个月前,她的出生曾让父母突陷惊慌,因为她一出生便被确诊为罕见的“先天性胸骨裂”。

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吴兆红介绍,在丽丽娇嫩的胸腹上,剑突下至胸骨的中段胸廓中间皮肤缺失,只是覆盖一层半透明的薄纤维膜,面积约 1cm×3cm,吹弹可破。她的胸骨从上端开始裂开,最宽处约5.9mm,深达6.5mm,呈V字形,仿佛被大刀从中“劈开”,两侧却仍与锁骨相连接。

“可以说她的心几乎是裸露的。”吴兆红说,一旦外力撞击胸部就会对心脏造成损伤。如果不及时手术,把裂开的胸骨缝合,她的心脏等胸内器官将失去胸骨的屏障功能,面临着移位、受压、受伤的风险,而且以后可能出现胸廓的畸形,还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心跳功能,随时有生命危险。

原因

怀孕7~10周时胎儿胸骨嵴融合受阻

该院儿科主任崔其亮介绍,胸骨同胸壁的肌肉一样,都来源于胚胎发育的中胚层,在胚胎发育第6周时,侧中胚层会向腹侧迁移,在腹侧形成两条索样组织,称为胸骨嵴;而在胚胎发育第7~10周这一期间,这两条胸骨嵴从上向下融合形成胸骨。“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影响这两条胸骨嵴融合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胸骨裂。”崔其亮进一步表示,这是在早孕期间,一般在8周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发育不正常。“这其中的因素有可能是基因突变、用药不当、射线作用或者是环境污染。”

崔其亮介绍,医院在丽丽出生第十天的时候为她做了胸骨拉拢缝合手术,宝宝总算化险为夷。他说,胸骨裂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在宝宝出生后28 天内做效果最好,因为这一时间,宝宝的胸壁的柔韧性和顺应性好,可以较容易地将对裂的胸骨缝合,并且不至于压迫胸腔内脏器,而较大婴儿或儿童,因胸廓弹性和可塑性差,手术复杂、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出现不良反应。

“不过,这是一种新生儿高风险手术。在广东,由于发生率比较低,基本还没有过为新生儿开展此类修复手术。”崔其亮说,这首先需要手术医生高度仔细,并在精密的仪器下才能把组织器官分离出来做进一步处理;其次,宝宝的胸骨后就是纵膈,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两侧都是肺等重要脏器,新生儿胸腔小,术野窄,在术中容易损伤这些脏器,术后如果出现水肿、出血都可能压迫心脏、气管,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

妊娠21周后通过B超进行产前诊断

至于如何预防,崔其亮说,最好的方法是妊娠21周后通过B超对胸骨裂进行产前诊断。如果发现明显的缺损,可以考虑采取引产措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考虑引产,有两种方案可以考虑,其一,做胎儿手术,这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切开子宫为胎儿做好手术之后再将胎儿放回子宫,二是用宫腔镜直接在孕妇腹中为胎儿做手术;其二,可考虑在生产时,在剪断脐带前进行手术。

调查

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

据崔其亮介绍,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8000~10000种。根据一项针对全国出生缺陷的最新调查, 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 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庞大。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

崔其亮介绍,出生缺陷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这一趋势在我国也逐渐显现,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由2000年的第4 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而国际研究显示,出生缺陷儿中约30%在5岁前死亡,40%为终生残疾。据调查,我国残疾人口中,先天性致残者约814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9.6%,其中,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8.62%、24.97%和21.57%。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