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023-07-14 21:45:45 责编:小OO
文档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对禁食7~14d,恢复喂养从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

促进患儿的舒适,防止腹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早期征象。

做好病情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感染的预防:维持患儿体温正常,无坏死性肠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胃引流液增多、严重腹胀、呼吸暂停、昏睡、苍白或休克症状、血糖不稳定、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等。

将患儿安置在适宜的床单元,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4h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体温曲线。

体温高于38℃,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每个班次测量腹围1次,观察有无腹胀及有无肠鸣音;观察胃液残留量及引流液的性状。

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插胃管进行间歇性低压抽吸。

遵医嘱禁食7~14d,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腹泻患儿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护臀霜等,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预防臀红。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严格记录患儿24h液体出入量。

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评估小儿皮肤颜色,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苍白、昏睡及休克的症状及体征。

监测有关的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气、血糖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因存在严重败血症的危险,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促进患儿的舒适感:住院期间患儿腹胀不明显,疼痛可以忍受,常处于安静状态。

仔细观察患儿腹部饱满度,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及小儿的精神反应。

对烦躁哭闹的患儿给予镇静药。

如患儿腹胀明显立即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护理。

注意避免拥抱婴儿及触摸腹部,腹胀时不要包尿布或让患儿俯卧,避免碰压腹部,可取侧卧位。

保持室内安静,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由于禁食、胃肠引流、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可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保持患儿出入量平衡,体重稳定。

严格记录患儿24h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称量尿布重量、测引流量和呕吐物的量;按医嘱输液,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预估补液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体重秤测量体重,在体温单上绘制体重曲线,体重下降每天最多不超过体重的1%~2%,早产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15%~20%,足月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5%~10%。

评估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情况,例如早产儿、光疗的患儿、辐射暖箱的患儿、体温升高的患儿不显性失水明显增加,遵医嘱补液量一般酌情增加,例如光疗的患儿一般增加20%—30%,辐射暖箱的患儿一般增加20%~50%。

减少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方法: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使用新生儿暖箱,防护罩,或用保鲜膜覆盖在辐射式暖箱上,保持局部环境的适宜湿度;防止蒸发、辐射、传导、对流造成的水分丢失。

监测大便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观察尿量和尿的颜色,监测尿的比重:每天尿量不少于1~3ml/kg,尿比重为1.008~1.012。

每2~4h观察皮肤黏膜及囟门:保持皮肤弹性好,黏膜湿润,囟门张力正常。

补液的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持药物及液体及时进入,并根据病情调节点滴速度。

加强营养支持:满足机体需要量,体重保持稳定或增加(每天增加15~30g),能耐受静脉补充必要的营养。

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充必要的营养,监测血电解质及有关的生化指标。

测定胃液引流量,监测肠鸣音,并按医嘱进行补充。

每天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用同一体重秤测量体重。

过早进食可使症状复发。恢复期特别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性质,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新生儿患者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再喂稀释的奶,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

预防并发症:腹膜炎、肠穿孔,减轻消化道负担,促进其恢复正常功能,住院期间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的早期症状:发现有严重腹胀、引流液增多、血便、频发呼吸暂停等症状或体征时,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

当患儿面色苍白或有休克的症状及体征,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时,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应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观察患儿有无凝血障碍的表现:皮肤是否有瘀斑、注射部位是否有渗血、有无呕血、便血、血尿等凝血障碍等表现;监测凝血因子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监测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肌紧张、心动过缓、体温过低,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必要时每小时测量腹围,每2h测量体温。

避免恢复进食过早,减轻消化道负担,促进其恢复正常功能。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补充热量及营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