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生宝宝的听力发育特点
2023-07-14 21:55:56 责编:小OO
文档


刚刚出生的婴儿,怎么知道他的听力是否正常?做听力筛查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对于听力筛查,爸爸妈妈们还是不太明白,听力筛查真的很重要么?还是来听听专家的解答吧!

Q: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A:良好的听力对于孩子感知外界信息,促进神经发育,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所谓的“聪明”,首先应该是耳聪目明。如果听力丧失,将会导致耳聋性哑巴,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即使听力轻度损伤,也可导致咬字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和反应迟钝。因此,做好孩子听力障碍的防治,对于宝宝的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发现得越早而且干预越早,儿童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有利于其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发展。因此,在婴儿6个月前发现听力异常并采取适当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先天性耳聋发病率约为千分之四至千分之六,即绝大部分婴儿听力是正常的,父母一般不会想到听力检查,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出现较明显的异常现象(如语言障碍或反应迟钝等)但又无法确认原因时,才会想到找医生检查,但这时可能已经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传统的听力检查是采用不同强度的声刺激,观察婴儿是否有反应,但这种方法可靠性不高,尤其对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较难获得满意结果,因此,传统的听力检查方法无法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新的听力筛查技术较传统方法有了明显进步,不但能在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检查,而且漏诊可能性极小,检查速度较传统方法更快。因此,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不但是必要的,检查技术也更加成熟可靠了。

Q: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A: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耳声发射法,就是将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儿外耳道,然后播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卡嗒音。正常的听觉器官(耳蜗)能对这种声音产生回音,后者能被耳塞内的接收器捕获和记录,经过仪器内的微电脑分析并作出判断。只要孩子安静,整个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但有时会检测不到清晰的回音,尤其当新生儿刚出生时(如生后24小时内),或新生儿活动较多甚至哭吵时,需要在数天后复查,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查。另一种方法为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基本方法是:将多个小电极置于孩子的头部和颈部,并通过耳塞播放经过特殊设计的卡嗒音,然后利用计算机记录耳蜗后听觉通路(脑干及邻近区域)的电位变化(对声音的反应),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出结论。以上两种方法均适合新生儿听力筛查,其中前者更为常用。

Q:宝宝的听力障碍怎么预防?

A: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发现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滥用药物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丧失,但可由于各种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障碍,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由此可见,孕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但由于病因复杂,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医疗干预,是小儿聋哑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Q:听力筛查上写着未通过是不是就是代表听力障碍?

A: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异物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如果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通过”,能说明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耳声反应,表明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在有些情况下外周听觉器官正常,但存在蜗后神经通路异常,则无法被耳声发射法检查发现。此外,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也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受损,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也应该加强卫生保健,防止后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

Q:宝宝被确诊为听力障碍怎么办?

A:一旦确诊听力障碍,紧接的问题是如何矫正或干预。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对早期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听力矫正干预,如配带助听器,或是做人工耳蜗手术等针对性治疗,并配合听功能训练、语音治疗以及语言训练等,能使患儿逐渐认识声音,避免聋哑残疾的产生。开始干预的时间最好在出生6个月甚至更早,具体步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