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swoole怎么判断fd是否连接
2020-11-03 18:22:49 责编:小采
文档

心跳是什么?

顾名思义,心跳是判断一个事物生还是死的一个标准,在swoole里,心跳是指用来判断一个连接是正常还是断开的。

从TCP协议说起 (推荐学习: swoole视频教程)

我们都知道一个五元组标识一个网络连接,创建一个连接有三次握手,而断开一个连接有四次挥手。不管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发起连接的关闭,都会完整的走完四次挥手的过程,这样,一切很完美,系统回收这个fd,应用层也可以通过onClose回调处理相关的事情.

fd是什么?

fd学名是文件描述符,在unix的哲学就是一切皆文件中,这个fd就是系统层暴露给业务层的用来表示一个五元组网络连接的标识。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索引,通过对这个fd的操作,系统层可以找到相应的连接而且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发送数据到网瞳,进行连接关闭等等。

为什么要心跳?

刚才提到,如果我们要关闭某个连接,我们可以在业务层对fd发起关闭连接的操作,以swoole为例:

$server->close($fd);

正常情况下,都会走完整个四次挥手,(swoole会有onClose回调),系统回收fd,以待分配给其他的连接。

那系统为什么要回收fd,因为fd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需重复利用。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突然拔掉网线或蓝翔演习挖断光缆,服务端并不能感知到这个连接的异常,但实际上是这个连接已经失效了,如果没有一个回收机制,这类连接将用光所有的fd,导致系统不再能接受新的连接请求,所以就有了心跳机制。

什么是心跳机制?

心跳机制就是业务层来提供一个连接是否存活的一个方法,让系统能判定一个连接是否失效。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

1: 客户端定时发送一个心跳包,告诉服务器我还活着,服务器定时检测所有客户端列表,看他们最后一个心跳包的时间是否过长,如果过长,则认为已无心跳,判定为死连接,主动关闭这个连接。

2: 服务器定时询问所有的客户端,你们还活着么?如果活着,给我个回馈,没得到回馈的客户端,格杀勿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