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膏露怎么读
2023-07-14 21:57:26 责编:小OO
文档


膏露的拼音是:gāo lù。

膏露的注音是:ㄍㄠㄌㄨˋ。结构是:膏(上下结构)露(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像甘露一样能滋润万物: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膏露降,百谷登。膏露[gāolù]⒈像甘露一样能滋润万物。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膏露降,百谷登。引证解释是:⒈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引《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姦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网络解释是:膏露膏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lù,是指甘露。7、综合释义是: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姦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滋润万物的甘露。《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8、网友释义是:膏露,汉语词汇。拼音:gāolù释义: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9、汉语大词典是: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10、国语辞典是:滋润万物的甘露。膏露[gāolù]⒈滋润万物的甘露。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⒉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引《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1辞典修订版是:滋润万物的甘露。《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膏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膏露详细内容】

⒈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引《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姦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

二、网络解释

膏露膏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lù,是指甘露。

三、综合释义

犹甘露。谓其沾溉惠物。《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郑玄注:“膏,犹甘也。”《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姦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隋江总《咏双阙》:“屡逢膏露洒,几遇祥烟初。”唐元稹《竞渡》诗:“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滋润万物的甘露。《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四、国语辞典

滋润万物的甘露。膏露[gāolù]⒈滋润万物的甘露。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膏露降,百谷登。」⒉比喻圣王施于民众的懿德教化。引《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五、关于膏露的诗词

<<《花朝·晴烟膏露若为容》>>  <<《本县仙乐·膏露奚为降》>>  

六、关于膏露的诗句

丹砂结颗藏膏露  点点是祥烟膏露  点点是祥烟膏露  点点是祥烟膏露  膏露降  膏露降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膏露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