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员工未提前通知辞职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
2024-07-18 19:59:37 责编:小OO
文档


员工未提前通知辞职不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条对劳动者无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但并未规定对于劳动者未履行提前三十日的通知义务,需向用人单位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替代提前通知期。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直接约定劳动者需承担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本质上属违约金条款。《劳动合同法》规定除培训服务期和竞业或保密协议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也就是说,法律规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仅限于两种情况,一是违反服务期约定,二是违反竞业约定,除此之外,不能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对于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期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劳动者未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承担支付用人单位一个月工资以替代提前通知期的责任,如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是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该损失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鉴于赔偿损失的属性是补偿性质,该属性决定了赔偿损失的适用前提是违约行为造成财产等损失的后果,如果违约行为未给非违约人造成损失,则不能用赔偿损失的方法来追究违约人的责任。风险提示: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员工未提前30天通知辞职,要赔偿一个月工资吗?

“未提前30天通知需支付一个月工资”这类提前约定在损失产生前就已经约定好赔偿金额,性质偏向惩罚性。“未提前30天通知离职的,需要向单位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这类约定因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应属无效约定。风险提示: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员工辞职未提前通知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公司是否有权要求赔偿

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三十天通知,试用期需提前三天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中规定了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未依法提前通知,造成公司损失的,公司可以向劳动者追偿。风险提示:员工离职如何规避风险①一线员工:在员工表现出离职意向或者口头提出离职时,会由主管进行面谈跟进,对优秀员工就行挽留,如员工坚持离职,则由员工本人填写《离职申请表》,由各级逐级审批,明确离职日期。员工办理离职时会由员工关系进行离职面谈;交接人与被交接人进行《工作/工具交接》;退还厂服、厂牌;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停社保;编号存档;HR系统作离职处理。②管理人员:因为管理人员在入职时会分配到邮箱作为日常的办公平台,只需在MIP平台中启动《员工离职流程审批》(此流程中自带各项附件);流程节点会设置直属上司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批、人力资源面谈、人来自资源总监审核、工作交接、IT权限取消、财务借款、培训合同、人事手续、离职审计、人事手续及薪资福利;当流程完毕后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开具《离职证明》;停社保;编号存档;HR系统作离职处理。

合同中能否约定员工未提前30天通知辞职需赔偿一个月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条对劳动者无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但并未规定对于劳动者未履行提前三十日的通知义务,需向用人单位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替代提前通知期。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直接约定劳动者需承担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本质上属违约金条款。法律规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仅限于两种情况,一是违反服务期约定,二是违反竞业约定,除此之外,不能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对于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期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劳动者未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承担支付用人单位一个月工资以替代提前通知期的责任,如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是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该损失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双方能否事先约定损失的金额呢?鉴于赔偿损失的属性是补偿性质,该属性决定了赔偿损失的适用前提是违约行为造成财产等损失的后果,如果违约行为未给非违约人造成损失,则不能用赔偿损失的方法来追究违约人的责任。故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机关都会要求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劳动者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这个举证责任有点难。风险提示:劳动者主动辞职,不管有没有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都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除非用人单位存在下列问题:(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员工辞职未提前通知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公司如何处理?

员工要辞职,应当向企业提前30日书面提出;若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即离职,是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此,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事先与员工约定该情况下赔偿范围,比如顶岗损失、招聘损失、培训损失、生产损失等;其二,对于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而辞职,可不予批准,并坚持要求其提前30日通知后才可办理离职手续,告知员工利弊,包括职业史影响和损失赔偿;其三,若员工坚持提前辞职,企业不予以批准,不办理离职手续,其离开后,企业可按旷工处理,并依据企业规章制度,以严重违规而予以解雇;若由此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培训期和竞业方可设置违约金,其他违约情形均不得设置违约金,包括员工未提前30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因此,企业在处理该情形时不得直接约定违约金;即使有约定赔偿金额,司法实践中对此约定有争议,目前更倾向于该等约定支持的前提是需要企业举证证明损失与违法离职的关联性和具体损失金额。风险提示: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主要包括:(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劳动者直接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合同未到期员工可以提前辞职吗?

1、可以。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风险提示:员工自离,劳动合同虽然解除,但公司应当办理的手续仍然需要办理,比如员工自离造成旷工,公司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并办理离职手续,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工资进行结算等。同时应当保留档案备查。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