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立案后是通知还是逮捕?
2024-07-18 09:35:29 责编:小OO
文档


机关立案程序包括接受立案材料、审查材料和处理材料。立案的标准有三条: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机关在审查材料时要确认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并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最后,根据情况对立案材料进行处理。

法律分析

“案件审理中”说明已经启动诉讼程序,但是没有审理终结。立案审理前要审查双方符合管辖要求,双方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等等。审理通过予以立案,不通过发不予受理通知书。

根据规定“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由此可见,立案的标准有三条:

1、有犯罪事实

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

3、属于自己管辖

如前所述,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管辖的一定要管,不管是失职;不应当管辖的一定不管,管了就是越权。

机关立案程序: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人员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动。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的发生,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结语

案件审理中,已启动诉讼程序,但尚未审理终结。立案审理前需审查双方是否符合管辖要求、法定起诉条件等。若审理通过,将予以立案;若不通过,将发不予受理通知书。根据规定,机关受理案件后需经审查认定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方可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上级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立案。立案标准包括:存在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机关立案程序包括接受立案材料、审查立案材料、处理立案材料等环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机关或者人民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