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构成是: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我国刑罚的种类都有哪些
我国刑罚有的种类有主刑和附加型两类。其中主刑有:
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附加刑有4种: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主观要件。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3、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4、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故意”分两种,一是“希望‘,又叫直接故意,一是”放任“,又称间接故意。”过失“亦有两种,一为”过于自信“,一为”疏忽大意“。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