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事诉讼再审改判的可能性分析
2024-07-19 18:19:59 责编:小OO
文档

民事诉讼再审改判几率不大,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二审阶段,智慧律师办理的案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结案的情况都有。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原因包括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与枉法裁判不同,近年来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率略有淡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再审的情形包括有新证据、事实缺乏证据证明、主要证据伪造等。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再审改判几率大不大

就个案而言,总有其特殊的地方。而就所有的上诉案件而言,改判的机率不大。

另一方面,就选择上诉的当事人来说,其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机率虽然较低,但也不可视为不能之事。此外,在二审阶段,调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智慧律师办理的案件中,二审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调解结案的情况都有。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原因很多,如原审未查清事实、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案情复杂、当事人矛盾尖锐、双方当事人上诉等也是影响因素。

二审改判与发回重审一同纳入统计数字,在对一审办案质量考核中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但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一审案件,其错误性质与通常所说的枉法裁判有所不同,因此近年有略微淡化的情况。如在近几年的上海高院的工作报告中,已不再将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率的情况进行公开。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再审: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调查收集,人民未调查收集的;

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8、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9、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10、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11、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12、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13、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结语

民事诉讼再审改判几率相对较小,但并非不可能。智慧律师办理的案件中,二审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调解结案的情况都有。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原因众多,如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案情复杂、当事人矛盾尖锐等也是影响因素。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与枉法裁判不同,近年来,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率的公开情况也有所淡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一定情形时,人民应当进行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四条 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以上的人民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高级人民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