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2体育中考新规定
2024-07-20 05:40:17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普遍推进实现了体育中考全覆盖,体育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较大。这是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截至目前,2021年各省份、城市,已公布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如下:

广州市

2021年起广州中考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模式,体育分值由60分提升至70分,其中统一考试5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计入考生考试总成绩。

深圳市

2021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成绩(总分)取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科考试成绩得分的平均分,平均分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按0.5的权重(50分)计入其中考考试总成绩。

云南省

中考体育100分,体育考试按3年6个学期分别组织实施。七、八、九年级考试分值分别为20分、40分、40分。除此之外,引入竞赛加分机制,将根据学生参加国家、省、州市、县市区、校级体育竞赛获得名次折算计分。

法律依据: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一、实施步骤

凡已按照“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两年以上(含两年)试行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凡至今尚未试行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为期两年的试行,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

二、实施对象

所有参加升学(即升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考试的初中毕业生。

三、组织领导

“体育考试”工作在国家教委统一领导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部门制定统一的考试方案、计分标准、考试项目等,具体的考试则由区、县按照上述规定组织实施。

四、考试项目

考试项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主要依据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反映体育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当地教学条件,选择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做到有的放矢。

为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各地要采取建立题库的方法实施考试。每次考试项目不超过三项,但要设立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

五、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评分标准,结合各地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确定。

评分标准的确定要体现“体育考试”是水平考试的性质,以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取得较好成绩为基点,以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的。

六、计分办法

“体育考试”成绩必须计入各类升学的录取总分。

具体分值除个别有基础、已取得足够经验的地区外,一般应确定在30-45分之间。具体分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七、收费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其它学科考务收费标准,会同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

收费工作必须规范化。制定收费标准的权限不能下放至地、市、县。

八、免考与缓考

对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学生和有伤病的学生,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免考、缓考规定。其中,对确实丧失了运动能力的残疾免考体育的学生,按满分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其它免考体育的学生,按总分的60%的分数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分。

九、考务工作

(一)各地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制定体育考试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

(二)为保证“体育考试”的顺利进展,各地要根据“考试规模大,考试开放程度高,组织工作复杂”的特点,组织好每年的考务人员培训工作。

(三)为保证“体育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要严密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机制,杜绝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对于违纪人员,应根据情节,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十、保障措施

(一)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体育考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二)针对一些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考生分散以及气候、地理条件差的情况,各地要在项目设置、组织办法、考场设置等方面进行统筹,可采取设分考场等形式,以便学生就近参加考试。

(三)严格把关,完善体检制度。要特别重视考生进行心肺功能的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要教育学生和家长,实事求是,既不能隐瞒疾病情况,也不能虚报疾病;要结合“体育考试”特点,加强科学指导,有效防止伤害事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