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法典中盲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4-07-20 04:59:26 责编:小OO
文档

盲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规定年满18周岁并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盲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法律行为需具备民事主体、意思表示和实现性标的三个要件。准法律行为是对已有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澄清。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但能产生法律后果,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是必要条件。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盲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规定,盲目年满18周岁,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二条【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3、事实行为

此类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栋房子。这种建造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将来这栋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继承人继承房屋的行为,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结语

盲人年满18周岁且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在民法典中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自愿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有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需具备民事主体、意思表示和实现现实性的标的三个要件,而准法律行为主要是对已有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澄清。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但能引起法律后果,其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民事行为的种类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