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培机构交费容易退费难如何解决?
2024-07-20 05:33:06 责编:小OO
文档

随着“双减”的正式落地,教培机构热度骤减,不少家长和学员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找人难”“退费难”等问题。近日,多位市民反映,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的小孩无法继续原有培训课程,然而在申请退还剩余课时费过程中,却屡遭培训机构“难”。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大多都是预付式消费模式,往往一次性缴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费用。然而,一旦家长提出退费,能妥善解决的并不多。“现在是课上不了,钱也要不回来,真的太难了。”不少市民这样表示。案件一学费没法退,机构称用平板设备“抵”“掌门1对1”是面向4~18岁孩子提供中小学全科1对1在线辅导及综合素质教育的在线教育品牌。2020年5月,市民潘女士为上初一的女儿报了30节的课时包。由于觉得课程还不错,当年暑假又追加购买了240节的课时包,两次加起来总共花费3万元左右。“刚开始只报了英语和历史两门学科,主要是想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成绩。后来,掌门班主任(平台对应联系人)说,如果一次性多买的话,可以在课时费上享受优惠,而且用不掉也能退。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上市企业的平台可靠性高,另外自己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索性就一次性买了240节。”潘女士说,此后由于因素影响,在周末假期等时段,“掌门1对1”部分课程都无法正常开展,这对他们造成不小的影响。“现在孩子上初三,周一到周五课程紧,根本抽不出时间,到了周末平台又不支持教学。现在如果再换来换去的体验,孩子的时间和学业耽搁不起!”为此,潘女士于去年9月在相关网站第一次提出退款申请,但未通过审批。去年12月,潘女士第二次提出申请,要求退还剩余课时费。根据潘女士提供的“掌门教育退费金额明细核对”显示,剩余课时为148.25节,审核退费金额为15455.20元。同时,该条退费记录显示的退款审核状态为待打款。“掌门班主任说,现在退款的可能性较小,平台给出了另外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继续上课,二是用剩余课时兑换平板,平板的价格是3000多元。”潘女士认为,继续上课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兑换的平板价格虚高且品牌辨识度较低。“现在也只能先通过掌门班主任申请了3台平板,毕竟能拿点回来也算减少损失。”3月14日,潘女士登录“掌门1对1”平台账号,剩余课时处已显示空白。案件二培训机构负责人频繁变更,无法退费只用内部课程销课时位于市区欧洲城罗马广场的蒙氏早托中心,是一家面向1.5周岁至3.5周岁的托育机构。2017年,市民刘女士通过转让形式在其他家长手上,购得3个月左右的课程。此后,刘女士又花费16680元,续购了6个月的课时。“当时孩子只有3岁半,暂时由我们帮忙照看。我们想着把孩子放在托育中心可能更好些,就给孩子报了托育班。”刘女士说,在她续报课程后不久,儿媳就将孩子接了回去,新报的课程只上了1个月,剩下还有5个月课程,总价值在1.5万元左右。刘女士称,在她购买新课程时,托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未上完的课程可以通过转让形式卖给其他家长。然而,接下来的遭遇让她感到非常无助。“去年,我带朋友过去转课,工作人员告诉我不可以转,原因是课程价格涨了,只能退款。后来,我同意退款,但她们又说找不到支付凭证,无法确认收款方,因此不能退款,只能通过继续学习内部课程进行销课。即便我提供了收据,她们就是不承认。”3月14日,记者来到蒙氏早托中心。当天下午,该托育中心有数名工作人员在岗,未见其他家长及幼儿。随后,记者联系上该托育中心行政教师蒋女士。蒋女士说,刘女士缴费时间早于其入职时间,不清楚具体情况。据她了解,目前由于刘女士无法提供有效的付款凭证,因此影响了退款手续。“早托中心中间换过老板,提供付款凭证主要是确认这笔钱是谁收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退款事项。现在,我们中心有开设英语等兴趣课程,刘女士可以在周一至周五带孩子过来学习、体验,以便完成后续的内容。”对此,刘女士并不认可,她希望机构负责人尽快出面与其沟通,协商处理后续事项。“孩子现在由其父母照看,如果为了销课而特地从茶山方向赶过来并不现实,更何况托育中心的兴趣课程基本上排在工作日的晚上,这样来回折腾也影响孩子正常休息。”刘女士说。措施:规范合同文本、建立线上资金监管平台“协商、投诉、起诉是三种有效地维权途径。”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池万浩律师介绍,家长可以先行与培训机构协商,或向消协等相关职能部门投诉,如果上述方式均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提起诉讼。池万浩介绍,在处理预付式消费类纠纷中,司法程序或是一种有效的救济手段。然而,现实中往往因为消费者不熟悉司法程序、没有精力诉讼等原因而放弃,导致部分退费问题不了了之,从而滋生部分商家情愿违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违法成本很低。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在报名参加教培机构时,家长需详细了解培训协议内容,包括培训协议中注明的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特别是开课后是否还有另外收费、如何退费等。同时,家长还需索要、保留收费凭证,以便发生纠纷后作为维权依据。我市各行业日常预付式消费纠纷由相应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化解工作。其中,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等预付卡投诉的调解处置工作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负责,托育机构等预付卡投诉的调解处置工作由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预付卡投诉的调解处置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市民李先生有校外教培机构从业经验,他表示,部分培训机构会利用预付款进行金融资本运作,从而导致账面上资金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培训机构支持退费,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退费。“故机构若想继续维持运营,只能通过内部教学销课以解决纠纷,或增加资金投入。”市区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各类预付式消费的模式合规性管理。“主管部门可以牵头建立行业监管平台,培训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收取预付资金,相关资金委托第三方银行进行监管。在监管期间内,培训机构只能自由支取消费者实际消费的额度,从而有效防止培训机构将预付资金移作他用,以保障资金安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