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事诉讼二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2024-07-20 01:22:03 责编:小OO
文档


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申请再审。

《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驳回再审申请或者逾期未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民事终审判怎样申请强制执行

依据民诉法的规定,民事终审判决作出后,即为生效判决,当事人需要立即执行,如果当事人不执行的,另一方就可以向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二、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1、被执行人无执行能力是最大的困扰。在当前的社会矛盾突发时期,特别是一些民间借贷案件,如果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这些建立在人情、亲情、友情基础上的案件就不会到解决。部分被申请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通过查控等手段仍找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这些案件只有常年累积在,成为鸡肋,群众不满意,为力。

2、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造成人心不古。由于我国法律打击“老赖”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部分老赖转移财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部分群众缺乏事前的法律意识,事后想到用法,但是法律解决不了时,往往抱怨的工作不作为,没有想到法不是万能的。

3、案多人少的压力在不断制造矛盾。当前司法改革的情形下,部分基层执行人员长期面临未结案件在100件以上运转,执行力量有限,物力、财力跟不上,案件在不断增多,矛盾越来越突出,群众的不满意不是针对老赖,而是转向的执行人员,问题导向明显存在错误。

4、错误的执行依据造成信访的恶果。“有的据以执行依据的裁判不公、仲裁裁决错误、行政决定失准,给执行工作增加难度。”部分案件的执行依据是公证债权文书或者是的判决有失误,造成执行回转或者是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当事人抓住的问题不放,成为信访案件的突出集合点。

5、执行工作法治理念缺乏实体性的规则。当前执行工作仅仅依靠执行程序,简单说就是为了执结案件,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法治理念,仅仅是为了申请人的利益为动力,没有上升到法治社会治理国家的管理模式之中,造成部分案件为结案而结案,不能将案件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囊括其中,问题不断显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