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军事秘密泄露罪是什么?
2024-07-20 03:54:47 责编:小OO
文档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情节严重时才构成犯罪。量刑标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罪则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简单的口头陈述泄密,到高技术条件下的计算机网络泄密,不论哪种形式,只要能让无关人员知悉军事秘密的内容,均属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在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时,泄密行为既可以由行为人直接实施,如误用明码电报拍发秘密电文;也可以不由行为人直接实施,而是由他人直接实施,如行为人违反保密法规将秘密文件带到公共场所被盗或者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与泄密结果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应属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既包括对军事秘密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军人,如机要、通信、保密人员等,也包括所有了解军事秘密的普通军人,而且不论他们是通过职务活动了解的军事秘密,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的军事秘密。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保密法规,会造成军事秘密泄露的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将军事秘密泄露。

按照本条规定,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除需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包括:机要、保密人员或者其他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人员泄密的,战时泄密的,执行特殊任务时泄密的,泄露重要或者大量军事秘密的,因泄密造成严重后果的,泄密后隐情不报或者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等。

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条【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结语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泄密行为可以是口头陈述、计算机网络泄密等形式,只要让无关人员知悉军事秘密内容即属泄露行为。犯罪主体包括所有军人,不论通过职务活动还是其他途径了解军事秘密。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主观方面是由过失构成,即行为人未能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保密法规并造成泄露后果。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情节严重的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的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战时犯罪量刑更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章 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的职权 第十二条 机关因侦察间谍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反间谍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积极防御、依法惩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隐藏、转移、变卖、损毁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或者明知是间谍活动的涉案财物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由机关追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