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监视居住释放后如何处理?
2024-07-23 12:58:28 责编:小OO
文档

监视居住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况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适用附加刑的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人,严重疾病、怀孕或哺育婴儿的妇女,羁押期限届满尚未办结案件的人等。监视居住期限最长为6个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还可折抵刑期。

法律分析

一、监视居住期满后如何处理

监视居住决定由人民或者人民作出,由机关执行,人民、人民也可以协助执行。

犯罪嫌疑人在被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期间,不能离开居住住所(含指定居所),确有需要要离开的,应向执行监视居所的机关报告,得到同意后方可离开。

监视居住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应当由办案机关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具体程序为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查,检察长或决定后,通知办案机关,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给嫌疑人。

二、哪些人能适用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人民、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的情形。监视居住的情形,与取保候审基本相同,但它们都是一种的强制措施,只能择一使用,不能同时并用。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育自己婴儿的妇女。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司法机关在法定期限届满尚不能办结案件的。

5、机关申请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人民不予批准的。

6、持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追究刑事责任.但又不需要逮捕的。

监视居住也是有期限的,不管是哪种形式下的监事居住,《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最长期限是6个月,而要是取保候审的话,则最长期限则为12个月。实际监视居住的期限,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而其中要是属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之后被判刑的还有可能折抵刑期。

结语

监视居住期满后的处理程序相对简单明确,办案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解除或撤销决定,确保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监视居住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个体。监视居住是一项有期限的强制措施,最长期限为六个月,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实际监视居住的期限,并可能折抵刑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六章 保护 第九十一条 各级及其有关部门对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分类保障,采取措施满足其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五条 人民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