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散布虚假信息的处罚规定
2024-07-18 16:49:01 责编:小OO
文档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处罚包括:不构成犯罪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情节较轻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五百元以下;构成犯罪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处罚是: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打击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制裁措施

打击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制裁措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针对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首先,对于个人散布虚假信息的,可以面临罚款、行政拘留或者刑事处罚等惩罚。此外,对于企业或机构散布虚假信息的,除了罚款外,还可能面临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整顿等严厉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要求其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封禁等措施。综上所述,打击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制裁措施旨在净化信息环境,保护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结语

打击虚假信息传播,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法律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个人散布虚假信息可面临罚款、行政拘留或刑事处罚,企业或机构散布虚假信息则可能被吊销执照、停业整顿等。网络平台也有监管责任,需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封禁等。这些措施旨在净化信息环境、保护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诚信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