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父母监护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2024-07-31 20:10:58 责编:小OO
文档


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或协议指定监护人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和成长,这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可以是亲生父母、养父母或继父母,也可以是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如果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人民可以在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法定代理人。父母在遗嘱中可以指定某人承担监护职责,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监护人是可以指定的。

法律分析

一、父母对监护人的指定有法律上的规定吗?

父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是可以的,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遗嘱指定和协议确定监护人是法律上的一大创新。父母在身患疾病时,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后事,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前,离婚现象普遍,父母在离婚时,可以通过协议确定谁做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但必须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父母是未成人的监护人,包括亲身父母、有抚养关系的养父母、继父母。如果父母均在世或者有一方还在世,但是缺乏监护能力,如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或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抚养子女等,可以由别人来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

二、监护人可以指定吗?

1、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2、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可以指定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即: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该情形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指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意外去世后,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监护人还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所以说,监护人是可以指定的,可以由被监护人的法定监护人,在遗嘱中指定的某人承担监护职责。

结语

父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是法律上的一大创新。遗嘱指定和协议确定监护人为父母在身患疾病或离婚时安排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提供了合法途径。监护人可以是亲身父母、养父母或继父母,也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在父母意外去世后,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可以在遗嘱中指定某人承担监护职责。因此,父母对监护人的指定具有法律规定,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七条 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人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