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劳动仲裁难局待解
2024-07-26 00:14:51 责编:小OO
文档


佟*华做梦都想去向总理诉说农民工维权的艰辛,但他现在只能对《瞭望》新闻周刊表达他的痛苦:为什么有那么多劳动争议案件?为什么处理起来又要搞得那么复杂?为什么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难以大刀阔斧地改变它?

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拿出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这位担任全国律协法律援助与公益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任的知名公益律师,似有万语千言。

该草案于日前召开的十届全国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首次审议,基本维护现行“一调一裁两审”,此前广泛传播的“或裁或审”乃至取消仲裁等建议未被采纳,一般情况下,仲裁依然是诉讼必经的前置程序。

佟凭其工作站援助两千来件劳动争议案的经验推断,如果在立法中不对现行进行调整,诸如农民工讨薪和工伤索赔的路将依然困难。

全国常委会委员、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周*清在审议中也表示,尽管草案做了很大努力,但还难以做到减少程序、缩短周期、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

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鹰对草案做法的解释则是:现行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不宜轻易否定。”

程序复杂维权不易

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后20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年均增长率高达27.3%,2006年全国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4.7万件。

而且这还只是受理案件的数据,加上不予受理和未申请处理者,实际劳动争议数量难以统计。

在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居于有目共睹的失衡地位,而农民工群体的问题更突出。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对上千个农民工维权案件的总结发现: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非法转包现象严重,工伤保险覆盖率低,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其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加大了维权的难度。根据1993年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劳动争议须经“一调一裁两审”,不愿调解可以仲裁,但想要诉讼就必须先经仲裁,不服裁决方可向起诉。

佟*华称,处理一起农民工维权案件,至少也需要2个月的时间。而走完全部程序,即农民工从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到执行完毕,按最快的速度,大约需要4个月零10天的时间。

对于更复杂的工伤案件,经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待遇索赔四个程序,直至“一调一裁两审”,时间更长,实际上一两年是普遍现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