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层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7-26 00:17:31 责编:小OO
文档


律师分析:

(一)惯性执法问题 所谓惯性执法,就是执法者在长期执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执法态度、方式、行为等,其典型心态是“我一直都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什么事啊!”这种惯性执法往往是在法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形成的,随着法制的逐步完善,惯性执法者往往不去主动学习新的法律,或者虽然学习了但仍然按照以往的习惯执法,故常常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形。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这种惯性执法常常因违法而无效。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该类行政处罚所应该遵循的程序,但执法者视而不见,严重违反了相应的程序,最终导致该行政处罚无效。事后问及该案的执法者,他并非完全不知该类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程序,其完全是按照自己以前的习惯去执法。这种惯性执法问题目前在基层执法者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也是行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从众执法问题 所谓从众执法,是指执法者不去严格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去执法,而是跟着周围其他执法者的方式去执法。其典型心态是“大家都这样干的,我为什么要特殊呢?”由于以前行制不健全,基层行政执法者在执法时普遍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随着行治建设的进行,需要对以前的执法方式、行为、模式等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变。而在法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形成的从众执法问题无疑已成为行治建设的障碍。(三)侥幸执法问题 所谓侥幸执法,是指执法者在执法时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执法的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不会有谁去深究的,因而执法时存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严格依法执法。其典型心态是“民不告官不究,民哪懂得那么多,没事的。”这种执法时心存侥幸的执法者,常常是违法执法,对行治建设的危害极大。(四)懒惰执法问题 所谓懒惰执法,是指执法者执法时明知应遵循相应的程序,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但嫌程序麻烦或调查取证困难,往往敷衍了事,在忽略程序或证据不足的情形下就作出行政行为。其典型心态是“那么麻烦干嘛,结果差不多正确就可以了。”殊不知现代法治是特别需要注重程序的,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是现代法治的应有之义。不注重程序也很难保证结果的正确,即便结果正确,如因程序违法则同样是违法行为,是行治建设中必须摒弃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