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进行死刑辩护
2024-07-25 20:34:39 责编:小OO
文档

1、从罪行评价角度说明被告人不应适用死刑。死刑辩护中的罪行评价是指对犯罪的性质,犯罪的起因、动机、目的、手段等情节,犯罪的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害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死刑只适用于以极其残忍的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或者造成他人严重残疾的犯罪分子。以此规定为基点死刑辩护律师应当从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让律师辩护的免于适用死刑观点落地有声。(1)案件起因的评价。评价引发案件的原因的意义在于:引发案件的原因直接反映出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害性,是律师辩护的重要内容。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矛盾激化引发的杀人案件的犯罪动机不在恶劣犯罪之列及因被害方有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杀人等适用死刑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暴力致人伤亡的犯罪案件是不同的。前者往往事出有因,对象特点;后者则对象不特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前者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害性与后者相比不适用死刑的余地更大。(2)犯罪手段的评价。犯罪手段是适用死刑的重要条件之一,反映出被告人的社会危害程度。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是指反复折磨被害人,致被害人面目全非,杀人后焚尸、肢解或者碎尸等;犯罪手段残忍是指多次砍刺、击打被害人,在被害人逃跑或者哀求的情况下仍然追杀或者不停止加害行为,杀人后又奸尸或者猥亵尸体等情形;犯罪手段一般是指采取普通手段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对犯罪手段评价的意义在于充分论证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社会危害程度,明确免于适用死刑的辩护方向。(3)犯罪后果的评价。在司法实践的死刑(含死缓)判决中,故意杀人致一人死亡的属于犯罪后果严重,造成二人以上死亡或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以上重伤或者轻伤的,属于后果极其严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是适用死刑的重要条件,也是辩护中应充分展开说明的不适用死刑的理由之一。2、从预防犯罪的角度评价对被告人不应适用死刑。刑罚的本质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刑罚的威慑作用才是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是刑罚威慑作用的充分体现,不适用死刑辩护应充分说明个体是可以接受改造,其发生案件有着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对其不适用死刑不会在社会上产生抵制情绪,非死刑刑罚可以更好地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不适用死刑也同样能起到预防犯罪的目的。3、从矛盾化解的角度评价对被告人不应适用死刑。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得到被害人一方的谅解。对被害人积极赔偿,并认罪、悔罪的,属于量刑的酌定情节,即便不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但在不适用死刑刑罚时会被放大,是不适用死刑的重要条件。北京清算律师网有更多观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