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预备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介绍
2024-07-26 06:01:56 责编:小OO
文档

预备役人员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既是兵又是老百姓,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预备役分为预编到现役、预备役和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以及编入普通民兵组织和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的人员。预备役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动员对象,也是应对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法律分析

预备役人员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

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依照法律规定,在年龄、政治、身体适合服兵役而未服现役的公民,以及服现役期满退出现役后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人员,统称预备役人员(包括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

它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预编到现役、预备役以及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包括编入普通民兵组织以及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的人员。预备役既区别于现役,又不同于民兵组织,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首批动员对象,也是应付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拓展延伸

预备役的权益和义务有哪些?

预备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基本军事训练后,被保留在现役编制之外,但具备重新投入服役的资格。预备役人员享有一定的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预备役人员的权益包括:享受相关待遇、参与相关活动、享有军人荣誉和声望等。同时,预备役人员也有一定的义务,包括:接受军事训练、保持军事素质、服从指挥等。预备役的权益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总体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国防力量的建设。预备役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预备役人员,既是兵又是民,身兼双重身份,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是符合年龄、政治和身体条件的未服现役公民,以及服役期满后符合预备役条件的人员。预备役分为两类,一类编入现役、预备役或基干民兵组织,另一类编入普通民兵组织或其他经登记确定的人员。作为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预备役是战争初期的动员对象,也是应对突发事件和承担重要任务的突击力量。预备役人员享有一定权益,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他们应接受军事训练,保持军事素质,并服从指挥。预备役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2022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乡镇、事处应当支持预备役人员履行预备役职责,协助做好预备役人员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2022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预备役人员工作所需经费,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列入和地方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2022公布): 第八章 退出预备役 第五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退出预备役的时间为下达退出预备役命令之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