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结婚生子:法律不禁止但不提倡。新规定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但应慎重考虑。《民法典》保护大学生的婚姻自由,但大学学习需要专注,婚姻可能影响学业。经济条件和生活问题也了大学生结婚。大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过早步入婚姻可能导致学业和婚姻都失败。因此,大学生应理性思考,不要草率结婚。
法律分析
导读:随着新《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在校大学生结婚生子将被默许,因为新《规定》没有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大学生结婚生子固然可以,但考虑到大学生的客观条件,还是要慎重为好。
我国法律对大学生结婚:不禁止也不提倡
我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结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享有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其婚姻自由等权利也受到保护。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取消了报考大学的年龄,出现了不少的大龄大学生,随着社会发展,人的生理心理成熟年龄提前了,恋爱结婚是人之常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针对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作出要求,不其作为公民的婚姻自由等权利。
但是不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并不表示提倡他们结婚。
大学生处在学习的大好时机,大学生结婚的出发点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实现求知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府与社会上其他机构有本质区别,如果大学生在学校组建婚姻家庭,将会给高校教育制造麻烦,婚姻家庭的拖累,会大大知识的获取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虽说是实施学分制,但并没有像国外那样是完全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不太自由。经济方面等结婚的条件也不成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大多数学生还要向父母要钱。如果结了婚,那么经济来源、住房等生活问题也随之而来,都会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
知识总结:
大学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且社会压力、学业压力较大,年轻的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思考问题趋于冷静,不要过早步入婚姻。婚姻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草草结婚,很可能是学业、婚姻都一无所获。
结语
在新《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下,大学生结婚生子被默许,但我们应该慎重考虑。尽管我国法律对大学生结婚没有明确禁止,但也并不提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婚姻家庭可能会给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带来困扰。在经济条件和时间安排上也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年轻的大学生不要过早步入婚姻,专注于学业和个人成长,以充分实现他们的求知权和未来的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