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年小学入学户籍要求是什么?
2024-07-25 21:51:54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新生入学需满足户籍和学区要求。学生户口应与父母在同一户籍,且与实际居住地产权证一致。家长有多处住房时,应以一处产权证作为固定居住地,且实际居住在该处。若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另一方户口在外区,可按正常入学办理。不想在本学区上学的家长需先在产权证及户口所在地学校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再办理借读手续。住房变更需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入学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

法律分析

1、小学新生户籍问题

由于幼升小实行学区划分入学,所以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生报名时应持有全家正式常住户口,学生户口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的产权证相一致。所谓“全家”指学生和父母户口同簿,缺一不可。“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学生父母亲,需占产权全部份额,而不是共有权证,“实际常住”是指非空挂,确实居住在户口及产权证所在处。

2、小学新生学区问题

对于家长有多处住房,根据有关规定,凡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长,父母应以一处(有产权证的)作为相对固定居住地,3人户口在一起,且实际居住在有产权证的那套住房里,报名时,凭该居住地的产权证及户口本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报名。

孩子的户口随父母中的一方在施教区,另一方户口在外区的,属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按正常入学办理:孩子的户口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父母中的另一方是指不在西安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孩子户口随法定监护人所具有的产权证,且实际常住在其施教区。

对于不想让孩子在本学区上学的家长,按照规定,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以外的学校借读的学生,也应先在学生父母亲的产权证及户口所在地的小学施教区办理正常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借读填表时一定要注明借读年限。

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如住房变更后,想在新的住房所属的施教区小学就读,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持产权证及户口本(与产权证一致)到所在住房所属的学校联系转学,经学校验证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如所需转入的学校班级人数确已满额,学校先登记,再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且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小生入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户籍来确定入学的学校,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由学校认定后才可以办理报名和入学情况,另外涉及到户籍的具体认定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户籍处理情况来进行合法的认定。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小学新生的户籍问题和学区问题对于学生的入学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学生的户籍应与父母一致,并与实际常住地的产权证相符。家长若有多处住房,应选择一处有产权证的住房作为固定居住地,并凭产权证和户口本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报名。对于不想在本学区上学的家长,需先在产权证及户口所在地的小学办理正常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方可办理借读手续。若家庭住房变更,需办理转学手续。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并遵守法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法认定学生的户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六条 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