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投资方资金回报方式
2024-07-24 19:22:42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
1.亲情吸引。譬如海外游子,一朝回归故里,亲情涌动,进而产生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事情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地暂时没有投资条件,他也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兴办实业。有时亲情吸引可能不会产生直接投资,但我们可以利用亲情吸引这种特殊关系,请他们帮助我们宣传、推介项目,或组织招商活动,最终也能产生以一带十的“葡萄串”效应。
2.人格吸引。招商引资是一项经济活动,但也并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上的精打细算。引资者的人格魅力,有时也会产生十分奇妙的作用。办实业,需要诚信、需要果断、需要魅力、需要精明、需要专业,作为引资方主要决策者或参与者在个人素质上的任何一个亮点,往往都能使投资方产生一种认可,一种吸引,使对方感到投缘,产生信任感,从而在众多竞争者中对某地、某人情有独钟。
3.吸引。吸引主要就是规费减免,包括范围、时限、额度等,还有对特定产业出台扶持,如在一定时间里,对某些特定产业给予信贷支持或有限垄断等。吸引是有度的,不能越权承诺。如税费减免,只能减免地方有权调节的税费,而且税的减免还要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并严格按审批后的意见执行。在国家允许的范围里,地方最大限度的让利于客商,支持项目的发展,这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4.成本吸引。投资总求回报,企业必讲核算,低成本就是高效益。如引资地在土地、用电、供水、原辅材料、劳动力、运输等某方面价格比较偏低。
5.资源吸引。资源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殊生产资料,如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事实上造成竞争的不平等,资源丰富者处于有利地位。由于后发地区大多落后、偏僻,开发时间短、资源利用率低。这些客观事实成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或矿产资源,便于投资者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因此投资者会乐于前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和资金的嫁接,对投资、引资双方都是具有吸引力的。
6.市场吸引。当处于一个高消费区域或较大规模的产品集散地,或处于未来产品的现实和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就地生产,可以减少各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费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如摩托车配件,全国大部分产品产自浙东沿海地区。浙江客商就可能会在苏、鲁等地建立一个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供应江苏、安徽、山东等地,这样既占领了市场,又节约了流通费用。根据这样的市场吸引分析,某些地区可主动到浙江生产厂家洽谈、这样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7.人才吸引。在当地有一批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或某种专利,某项新技术、新工艺,有一批研究开发人才或技术熟练的工人等,都可以成为一种吸引力。如一些服装加工企业,在洽谈引进时,都会询问当地有没有熟练的缝纫工人,如果有的话,他就可能不会过多考虑其他因素,而决定就地投资办厂。
8.环境吸引。这主要指软环境方面,具体体现在各个相关部门服务热情、周到、规范、合理、公正;政风廉洁、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城市整洁、道路通畅、生活便利和环境优美等方面。治理软环境,要下硬功夫,靠硬着子。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本地人都觉得当地官风不正、民风不淳、治安混乱、环境脏乱差,自己都无法热爱家乡,还怎能苛求投资客商热爱你的家乡,建设你的家乡?怎么去吸引客商投资?软环境就像轮船的动力系统,软环境治理得好,就能对船体起加速作用;否则,不但不会产生动力,还会产生阻力。
9.配套吸引。有时,某些投资者往往要调查当地的产业配套情况,抓住瓶颈部位投入,而在规模上力求恰当好处,尽量不造成新的生产的浪费。也有的投资者,为规避投资风险,灵活转向,而不投或少投固定资产,大部分资产采取租赁方式,待路子摸准,实力盘大后再投资创办自己的产业。这些都是投资商正确的选择,我们也要投其所好,以配套产业或存量资产吸引客商投资。
10.转型吸引。调整是新产业的大力发展、老产业的相对萎缩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之不发达地区,往往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作为欠发达地区,应善于把握机遇,使之成为产业转移的中转站。

【法律依据】:
《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优化广东投资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吸收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我省扩大吸收外资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全面启动,我省扩大吸收外资面临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目前我省投资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吸收外资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内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我省吸收外资区位优势逐步弱化;山区和东西两翼吸收外资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增大;能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等。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是做好吸收外资工作的关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吸收外资工作对加速我省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优化投资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把握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增创投资环境新优势,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和诚实、守信、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我省吸收外资的后劲,努力开创我省吸收外资工作新局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