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可以在60天内向上级机关或同级提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或向全国报警热线110投诉。也可以派出所调解判案的结果、事实和相应的直接证据,向纠纷发生地的人民提起民事诉讼。可以到、行政监察机关进行检举或控告。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机关或者人民、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机关或者人民、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对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或者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四十七条 机关建立督察制度,对机关的人民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衍生问题:
交警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
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的,须做好报案记录。属于重大、特大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交通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不属于自己管辖的,移送主管部门,并通知当事人。
交通在执法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三)拖移机动车;
(四)收缴非法装置;
(五)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品含量。
需要采取扣留车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品含量行政强制措施的,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
(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签名或者盖章、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五)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强制措施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实施。交通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