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确立职务犯罪的事实?
2024-07-24 04:21:16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确立职务犯罪事实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行为的违法性和主观的过错。行为的违法性是指犯罪行为触犯了法律的规定;主观的过错则包括故意和过失。对于职务犯罪来说,还需要考虑是否具备职务侵占、职务泄密、职务失职等特定的主观要素。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以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物、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以渎职罪定罪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造成重大事故或者重大失职后果的,应当以过失致灾罪定罪处罚。

以上依据仅为部分,具体情况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