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乡镇卫生院是全额拨款还是差额拨款?
2024-07-23 19:19:48 责编:小OO
文档


全额拨款与差额拨款的单位到退休以后退休金是不是有差别

不同的单位待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那种单位更好。差额和全额事业单位的工资计算公式是不一样的,一般上,差额单位略高于全额单位。全额单位的工资由财政保障,差额单位是财政只拨付一部分,其他部分由所在单位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至于退休后的待遇在实行养老金并轨之后,就基本相差不大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内实有人数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单位的工资有一部分是需要单位在自己的收入中补齐的,如果单位效益不好,不给的话,工资就比全额的低,补齐的话就应该比全额的工资高。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划拨款怎样强制执行

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依法应由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它们一经确定,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申请人,又称被执行人。申请人是胜诉的一方,被申请人是败诉的一方。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

我国人民法强制执行怎么执行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章的规定,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询是指人民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

可以用财政预算拨款购买企业债券吗

不可以用财政预算拨款购买企业债券,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下列资金购买企业债券:(一)财政预算拨款;(二)银行贷款;(三)国家规定不得用于购买企业债券的其他资金。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不得将所吸收的储蓄存款用于购买企业债券。:用财政预算拨款、银行贷款或者国家规定不得用于购买企业债券的其他资金购买企业债券的,以及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用所吸收的储蓄存款购买企业债券的,责令收回该资金,处以相当于所购买企业债券金额5%以下的罚款。

转让土地使用权,是全额缴税还是差额交?

转让土地使用权属于属于财产转让收入,需要缴纳以下税费:1.营业税根据规定,单位和个人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2.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上述营业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按照5%(纳税人在县城、镇的)和3%的税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法律依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出售是指转让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交易条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为,交换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互相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赠与是指转让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受让人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全额纳税还是差额缴纳?

土地使用权需要依法缴纳差额所得税。转让土地使用权差额所得税的标准是能提供原值的按照出售前后差额20%征收;未能提供房源原值的,统一按照出售总价的1%征收。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该内容由 竺雷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