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监视居住时间一般是多久?
2024-07-23 20:41:56 责编:小OO
文档


一、监视居住时间一般是多久

人民、人民和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第七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人民或者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人民或者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人民刑事诉讼规则(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修正)第七十二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第七十三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第七十四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并将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第七十五条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认为监视居住超过法定期限,向人民提出解除监视居住要求的,人民应当在七日以内审查决定。经审查认为超过法定期限的,经检察长批准后,解除监视居住;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书面答复申请人。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二、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有哪些

人民、人民决定监视居住的,负责执行的县级机关应当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核实被监视居住人后,及时指定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执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执行监视居住的县级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原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人民、人民作出解除、变更监视居住决定的,机关应当根据原决定机关的决定书解除监视居住。第一百零四条需要解除监视居住的,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执行机关、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第一百三十五条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对于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要求机关解除强制措施的,机关应当释放犯罪嫌疑人、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0年8月28日)第十六条人民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案件,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十五日前,负责执行的县级机关应当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人民应当在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前,作出解除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通知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1994年3月21日)第五十对已经逮捕的人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对该人犯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该人犯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及流产法定休息期内的妇女;

(四)第一审人民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五)第二审人民审理期间,人犯被羁押的时间已等于或者超过第一审人民对该被告人判处的刑期的。

现实中,不管是机关还是人民、人民,其实都是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虽然法律中有规定不能多次采取该措施,但就三机关而言,其实都是可以采取一次监视居住的。至于监视居住时间,法律中规定不能超过6个月。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