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赠与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2024-07-24 00:34:24 责编:小OO
文档


赠与合同的主旨是要确保合同内容明确、赠与人和受赠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在签订赠与合同时,需要明确财产名称、状况、履行时限和方式、是否附条件、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赠与人应谨慎选择是否公证赠与合同,受赠人可要求公证以保障权益。赠与条件可作为合同一部分,赠与人有权拒绝履行义务。无财产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人不得赠与他人,否则可能侵害第三方权益。赠与人应在合同中说明财产瑕疵,否则需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它可以是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的赠与。那么在签订赠与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2、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如果赠与人认为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了。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如果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依法公证。

3、如果赠与人在赠与受赠人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使得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4、没有财产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赠与人不得作为赠与财产赠与他人,否则可能造成对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侵害;

5、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责任。

拓展延伸

赠与合同的法律要点和实务指南

赠与合同的法律要点和实务指南是指在进行赠与合同签订时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和操作技巧的指南。赠与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涉及财产的无偿转让。在签订赠与合同时,需注意合同的有效性、财产评估、财产权益转移等法律要点。此外,实务指南包括了合同起草和签订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纠纷解决方法。通过遵循法律要点和实务指南,当事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确保赠与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结语

赠与合同的签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明确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身份、财产细节、履行方式和时限、条件与违约责任;赠与人可考虑不公证以保留撤销权,受赠人可劝说赠与人公证以确保权益;赠与人可要求条件,如不满足可拒绝履行;无所有权或处分权者不得再赠与他人;赠与人应说明财产瑕疵,否则需承担责任。法律要点和实务指南可提供签订赠与合同时的法律事项和操作技巧,确保合同有效、权益转移合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六条 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其他共有人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共有份额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