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及法规解析
2024-07-25 12:05:07 责编:小OO
文档


医疗纠纷的法律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工作、诉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赔偿款确定和判决书出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纠纷,若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或直接向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医疗纠纷法律程序为:

1、诉前准备工作。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第一时间和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决纠纷。

2、诉讼。提起诉讼后,会安排时间进行第一次开庭,该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由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4、赔偿款的确定。

5、出具判决书。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医疗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步骤

医疗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受害方应当尽快向相关医疗机构或者相关部门提出书面投诉,并附上相关证据。其次,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会进行初步调查,并与受害方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双方的意见。接下来,如果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受害方可以向相关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将提交证据、提出辩护意见,并接受的调查和审判。最后,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判决,并执行判决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医疗纠纷解决法律程序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当地法律的规定。

结语

医疗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包括:诉前准备、诉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赔偿款确定和判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纠纷,若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提起诉讼。具体步骤包括投诉、调查、沟通、诉讼、证据提交、审判和判决执行。需注意遵循当地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医师经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可以增加执业范围。法律、行规对医师从事特定范围执业活动的资质条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