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失业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维权?
2024-07-26 22:07:05 责编:小OO
文档


工作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的赔偿应多领取半个月工资,离职时总赔偿应为两个半月工资。离职证明应包括身份信息、合同期限、解除日期、工作表现和离职原因。被公司辞退后可向当地劳动局投诉,要求支付双倍经济补偿。不同辞退原因对应不同补偿方式,无故辞退需支付双倍补偿,合同到期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单位经济性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员工严重违纪则无需支付补偿,试用期辞退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一、工作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赔偿

工作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的赔偿是是可以多领取到半个月的工资,这半个月的工资就是公司应该支付的经济补偿。其次,公司还要针对这三个月没签劳动合同对职工进行赔偿,赔偿的标准是从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的工资,因此,离职的时候的经济补偿一共应该是两个半月的工资。

二、被辞退离职证明怎么写比较好

1.写明双方身份信息,劳动合同具体期限;

2.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担任的职务;

3.写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在职期间的具体工作表现、离职原因。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三、被公司辞退找谁投诉

被公司辞退找当地的劳动局进行举报投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公司突然辞退员工,那么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单位不支付可向劳动局投诉调解,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索赔。企业辞退员工,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相应的补偿也不同。具体说明:

第一,无故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性补偿。

第二,合同到期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

第三,单位经济性裁员,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

第四,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

第五,在试用期被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的。

结语

在工作三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的情况下,您可以要求多领取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还应支付您两个半月的工资作为离职的经济补偿。离职证明应包括双方身份信息、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日期、工作岗位和离职原因等内容。如果您被公司辞退,可以向当地劳动局举报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同辞退原因对应不同的补偿规定,具体情况可咨询劳动局或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