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速求大师写个,赞美我的家乡松原文稿
2024-07-26 17:12:36 责编:小OO
文档

松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1992年经批准建立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哈尔滨、长春、大庆三角地带。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入选2009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排名第29位),2009中国东北十大魅力城市(排名第六)。2007年度评选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2006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排名第19位)。与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一起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
松原地区最早的文化当属肃慎文化和扶余文化。肃慎是东北最古老的文化,和后世的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一脉相承,都是满族的祖先。公元前22世纪,这里属于早期肃慎王国。扶余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期,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农业制国家——扶余国(都城长春),扶余国的农业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后几经变迁,1992年7月,在扶余市的基础上设立松原市 ( 地级 ) ,撤销扶余市,改称扶余区。1995年7月20日经批准恢复扶余县制,县驻地东移至三岔河镇,扶余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带,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设置伯都讷厅,驻伯都讷新城,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隶属伯都讷厅。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驻新城,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由新城府领。翌年4月,裁将军,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讷副都统。中华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为新城县。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2月,因与河北、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奉令改称扶余县。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隶属滨江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5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11月19日,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1992年6月6日,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
2011年12月25日,经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研究,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农动会由吉林省承办,于2016年在松原市举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