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积金提取相关规定:离职后如何操作
2024-07-31 03:22:37 责编:小OO
文档

辞职后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包括购房、偿还贷款、支付超出收入的房租、生活困难等情况,销户提取条件包括离休、退休、劳动能力丧失、出境定居等情况,提取需要提供身份证明、购房合同、借款合同等材料。

法律分析

一、辞职后,怎么提取住房公积金?

1、职工离职后,可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有些地区居民办理的还有失业证、身份证办理提取。

2、辞职的提取属销户提取,就是提取您的公积金账户内的本息全额。

3、部分地区对辞职的提取有时间:有2年内不得提取,有2年为再就业才能提取等要求。之所以部分地区做此类要求是因为:住房公积金作为性互助的个人储金,还具备互助性,有些地区存贷比高,资金运用率处在高位,盘子贷款负荷较大,人员流动性强,所以有这类的要求,限定您的资金必需停留在管理中心一定时间。

4、辞职事实属实,未有再就业,手续齐全,是可以办理的。手续也是很简单的。

离职后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

二、办理住房公积金部分提取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部分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储蓄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偿还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3、房租支出超出家庭工资收入5%的;

4、生活困难,正在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5、遇到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6、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办理住房公积金销户提取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全部存储余额,同时注销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1、离休、退休的;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3、出境定居的;

4、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

5、在职期间判处死刑、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刑期期满时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

6、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四、提取住房公积金需要以下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2、首付款原件及复印件1份;

3、借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

4、购房合同复印件1份;

5、公积金联名卡卡号;

6、职工在北京市以外的省市购房,还需单位出具“职工异地购房证明”(职工单位主体资格不存在的,由房屋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物业部门开具“职工异地购房证明”)、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证明;

7、填写《住房提取申请书》、《提取清册》并加盖单位预留印鉴章。转入新单位不满一年均需提供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证明。

结语

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多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辞职后,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失业证、身份证等办理提取手续。部分地区对辞职的提取有时间,需满足再就业等要求。办理部分提取需符合购房、偿还贷款、房租支出超出收入等条件。离休、退休、出境定居等情形可办理销户提取。提取时需准备身份证明、、合同等相关材料。办理提取需填写申请书并提供单位预留印鉴章。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提取方式,顺利处理住房公积金事务。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19修订):第三章 缴 存 第十五条 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19修订):第五章 监 督 第三十三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19修订):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