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自治条例是什么意思
2024-07-31 05:54:27 责编:小OO
文档

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自治条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相关领域中扮演重要的地方立法角色。

自治条例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以自己的名称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地方在制定自治条例时,必须遵守、法律和上级法规,同时也必须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基本民生需求。自治条例是地方立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填补国家法律和行规在特定领域中无法覆盖的空白部分,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比如,某些地方为了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采取了针对性的立法措施,制定了相关的自治条例。此外,自治条例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也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自治条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和上级法律、法规的认可和审核。自治条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同时,自治条例的实施、执行和修订也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自治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有何关系?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是指城市、县区等地方依据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治规定。地方性法规是指由地方及其常委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律规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自治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治条例在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填补国家法律和行规无法覆盖的空白部分,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制定自治条例时,须遵守法律和相关规定,同时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自治条例的实施、执行和修订也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五条 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