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虎皮、太平洋都是短尾的鹦鹉,我个人最喜欢牡丹鹦鹉了,该属的鹦鹉又称为爱情鸟。身型短胖,有一条短尾,喙部相对为大,大部分牡丹鹦鹉的体羽以绿色为主,而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寿命约10-15年。
牡丹鹦鹉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它们会与伴侣形影不离,相依相偎,而且多是会厮守终生。因为牡丹鹦鹉这个天性,英文名称为“lovebird”,意思是“不可分离”。正因为如此,牡丹鹦鹉必须成对饲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十大珍稀野生鹦鹉
十大珍稀野生鹦鹉
十大珍稀野生鹦鹉 , 鹦鹉算是平时很常见的一种鸟类,种类非常繁多,是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家里养的宠物,它们以聪明和能学人说话闻名于世。以下是关于十大珍稀野生鹦鹉内容分享。
1.绯胸鹦鹉:
绯胸鹦鹉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体长25厘米左右,体重90-150克之间,在我国野生数量挺多的。
2.紫红头鹦鹉:
也叫紫头鹦鹉,主要分布在云南和的边境地区,身长34厘米左右,体重80-100克左右,具有一定的迁徙行为。
3.红绿领鹦鹉:
这种鹦鹉也叫作月轮鹦鹉、环颈鹦鹉,身长42厘米左右,体重130克左右,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澳门。
4.短尾鹦鹉:
这是个小型鹦鹉,身长12厘米左右,体重27克左右,小巧珑玲,非常可爱,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
5.亚力山大鹦鹉:
这种鹦鹉身长60厘米左右,体重200多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具有一定的迁徙性。
6.长尾鹦鹉:
长尾鹦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身长46厘米左右,体重100多克。
7.德拜鹦鹉:
德拜鹦鹉又名四川鹦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的东北部,身长33厘米左右,体重82-165克之间。
8.青头鹦鹉:
青头鹦鹉在我国分布的数量比较少,栖息地成碎片化,分布在广西沿海和东南地区,身长50厘米左右,体重100克左右。
9.花头鹦鹉:
花头鹦鹉身长32厘米左右,体重88克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
10.小葵花凤头鹦鹉:
小葵花凤头鹦鹉本不是我国产的鹦鹉,而是没有回归的时候,当局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宠物鸟,后来变成了野化物种,在我国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了,身长36厘米左右,体重330克左右。
1、美冠鹦鹉
费加罗美冠鹦鹉是一种最聪明的鹦鹉,说它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一点都不夸张。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在研究时发现,这只鹦鹉不仅可以自己创造工具而且还会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吃到想要吃的食物。
2、短尾鹦鹉
短尾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边缘、树木繁茂的地区、次生林、果园和椰子种植园。喜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也与其他物种混群。一般在树冠顶层活动,但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食物,也下降到较低的地方。主要吃花蜜和鲜花,晚成雏。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印度、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
3、鸮鹦鹉
新西兰人叫kakapo,这是当地的毛利语,kaka即鹦鹉,po的意思是夜。中文翻译成鸮鹦鹉颇为神似,因为鸮鹦鹉的脸盘的确酷似夜间活动的猫头鹰。是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披上黄绿色的细点,是新西兰的特有种。它面上有鸮形目独有的面盘羽毛排列,有独特的感受器-羽须,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脚,翅膀及相对地短的尾巴。
4、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是热带美洲鸟类,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达65年。有些种类可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模仿说话。但很多情况下会像野生鹦鹉那样尖叫。
5、长尾鹦鹉
长尾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有5种亚种。鸟体为绿色,喉咙、和腹部为黄绿色;眼睛和鸟喙之间蓝黑色;头顶深绿色,头部两侧和颈部为玫瑰红色。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红树林区、沼泽区、雨林边缘、次要林区、部分被开垦的地区、棕榈园区;偶尔也会前往市郊,在公园或者花园的高大树木上休憩。
6、澳大利亚鹦鹉
澳洲鹦鹉是所有鹦鹉中两性外表差异最明显的种类,它们的体型是所有鹦鹉亚种中最大的,身长40厘米,体重450610克,翼展约280毫米,尾巴通常长于145毫米。鹦鹉家族中较小的一种,其大小介于最小的虎皮鹦鹉和最大的非洲灰鹦鹉之间 ,与人关系好,像狗一样认主人。
7、巴哈马鹦鹉
巴哈马鹦鹉属于古巴亚马逊鹦鹉的亚种,其发现的化石显示这种鸟类可追溯到50000年前。这种鸟一般长12到13英寸,头上的羽毛洁白无瑕,身上的羽毛又呈鲜亮的绿色,非常容易辨识。据说当年哥伦布登上阿巴科岛的时候曾对这里的鹦鹉数量感到非常惊奇,并在他的旅行记录中写到:成群的鹦鹉甚至遮蔽了太阳。
8、地鹦鹉
地栖鹦鹉主要栖息地是热带的低纬度矮灌木丛。有季节性的地区性迁移。吃莎草科,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子。繁殖期介乎9月至1月,会在地上挖坑筑巢,藏在树枝下。分布于澳大利亚。
9、红眉亚马逊鹦鹉
红眉亚马逊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帅气。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巴西。
10、红尾黑凤头鹦鹉
红尾黑凤头鹦鹉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也会食用水果、坚果、花朵、昆虫。常在桉树上筑巢。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寿命可能达到50年以上,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因其雄鸟尾部的一片鲜红色羽毛而得名。
世界上最珍稀的十种鸟
1、大鹮
大鹮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柬埔寨北部的大型鸟类,[]这种鸟类是世界上最濒危、演化特异性最高的物种。它们的体长可达1米,身体上的羽毛为黑色,头部和颈部为灰色,但由于人类对森林砍伐、干旱以及盗猎等行为导致它们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只剩下不到100只。
2、新喀裸鼻鸱
新喀裸鼻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出鬼没的一种鸟类,它们主要生活在太平洋的各大岛屿上,很少被人类发现。这种鸟只生活在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的潮湿森林中,目前人们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两个标本。它们目前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现存的数量不到49只。
3、加州神鹫
加州神鹫主要分布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附近,是美洲最大的鸟类,它们的羽毛多为黑色,头部秃毛,飞行的姿势很优美,但由于繁殖率低、非法狩猎、铅中毒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加州神鹫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4、鸮鹦鹉
鸮鹦鹉是新西兰特有的鸟类,是一种夜行鹦鹉,它们的面部和猫头鹰有些相似,羽毛多为黄绿色,它们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最长可存活58年。
5、鹭鹤
鹭鹤是新喀里多尼亚的地区特有的鸟类,是一种有着灰白色羽毛、几乎不会飞行的鸟类。它们体型中等,羽毛多为灰白色,喙、腿为橙红色,喜欢栖息在潮湿的森林地带,由于森林系统的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6、孟加拉鸨
孟加拉鸨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陆栖鸟类,身高约1米,身体呈褐色和白色,头部和颈部为黑色,它们喜欢栖息在干旱的草原地带和疏林地区,自20世纪以来,数量一直在急剧下降。
7、林斑小鸮
林斑小鸮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的极危鸟类,它们的体型小而壮,外表很像一只小型猫头鹰,虽然这种鸟的外表看起来很温顺,但它们巨大的爪子可以帮助它捕食体型是自己两倍的猎物。它们的数量也一直在减少,据估计只剩下不到250只。
8、菲律宾雕
菲律宾雕也叫食猿雕,是菲律宾的国鸟,它们体型较大,背部和头顶的羽毛呈灰褐色,腹部的羽毛为白色,性格凶残,是世界上最危险的10种鸟之一,主要以蝙蝠、蛇类等各种树栖动物为食,还可能会捕食家禽。
9、白腹军舰鸟
白腹军舰鸟是一种大型热带海洋鸟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以圣诞岛为繁殖地。它们身体的大部分呈黑色,腹部为白色,喜欢贴着水面飞行和捕食,身体十分敏捷,但它们数量也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不到1600对。
10、苏门答腊地鹃
苏门答腊地鹃是一种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雨林中的地栖鸟类,它们身体的羽毛多为暗绿色和黑色,眼部的羽毛色彩十分亮丽,现在只剩下70-400只左右。
短尾巴的鸟有哪些
短尾巴的鸟有短尾鹦鹉、短尾鵟、绣眼鸟、麻雀、翠鸟、相思雀、白鹭、鹧鸪、蜂鸟等,通常体型较小。短尾鹦鹉:是典型的攀禽,体型小,翅长在90毫米左右;尾较翅短;嘴较细削,其厚度不及嘴峰长度;腰下有朱红色块斑;雄鸟喉部有蓝色块斑。
短尾巴的鸟有短尾鹦鹉、短尾鵟、绣眼鸟、麻雀、翠鸟、相思雀、白鹭、鹧鸪、蜂鸟等,通常体型较小。
1、短尾鹦鹉:是典型的攀禽,体型小,翅长在90毫米左右;尾较翅短;嘴较细削,其厚度不及嘴峰长度;腰下有朱红色块斑;雄鸟喉部有蓝色块斑。
2、短尾鵟:是体型较小的鵟属鸟类。体长39-44厘米,翼展83-103厘米。尾长13.2-34厘米。体重392-515克,雌性比雄性大,但两性的外形相似。当栖息时,翅膀到达尾尖。由于具有非常短的尾巴,所以名字称为短尾鵟。
3、绣眼鸟:体形小,体长90~122毫米;嘴小,为头长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弯;鼻孔为薄膜所掩盖;舌能伸缩,先端具有角质硬性的纤维簇;翅圆长;尾短;跗跖长而健。
小型鹦鹉有哪些种类
菲律宾悬吊鹦鹉又名菲律宾短尾鹦鹉,悬吊鹦鹉在鹦鹉养殖业比较少见,而菲律宾悬吊鹦鹉是这类鹦鹉中较普遍的一种,公鸟的颈部到有类似围兜的红色羽毛,而母鸟没有,呈淡黄绿色,且母鸟面部为淡蓝色,它们是安静及友善的小型鹦鹉,约有9至11种亚种。
菲律宾悬吊鹦鹉体长14厘米,广布在菲律宾境内各个岛上,总数量约在2万只以上,但是近年来栖息地的破坏与捕捉野生鸟贩卖,导致数种亚种的数量已亮起红灯,它们生活在各种森林、森林边缘地带、竹林、林地、近村落的田地、果园、椰子园等地区,通常单独、成对或一群家族成员活动,一般都在果树、花树上的高处觅食、活动,但有时也会到较低处,主要食物有花、花蜜、无花果、水果、种子等,繁殖季节在4至8月间,母鸟一次通常产3颗蛋,孵化期20天,幼鸟在5星期大时羽毛长成。
菲律宾悬吊鹦鹉大部分为野外捕抓的鸟儿,根据一些有经验的饲主介绍,死亡率相当高,笼养的菲律宾悬吊鹦鹉很害羞,尤其是有人在旁时,饲养初期易遭细菌感染,所以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适应环境后会变的较健壮,无人在旁时会表现的较活泼,刚饲养时温度不宜低于22度,喜爱啃咬,提供新鲜的细树枝或玩具,食物应包含各类蔬果当主食。
桃面爱情鸟别名桃脸情侣鹦鹉、桃脸牡丹鹦鹉、小鹦,是国内最普遍的小型鹦鹉之一,也是最体型最大的爱情鸟(体重约50至60公克),体长略短于阿比西林(黑翅)爱情鸟(Abyssinian or Black- winged Lovebird),但体重较重,有各式各样不同色系的变种,也是一般入门者最常选购的鸟种之一,叫声虽不大,但是声音尖锐,常会吵杂,个性十分活泼、爱玩与好奇,与主人从小有良好互动的手养鸟喜爱亲近人,有些也会很调皮、捉摸不定,行动很敏捷,一不小心常常会逃脱,可以修剪羽毛防范飞走的可能性,在野外共有2种亚种。
桃面爱情鸟体长15厘米,分布于非洲西南方,包括安哥拉、那米比亚等国,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干燥林地内,从次沙漠地带的干燥草原、热带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区、河流旁的林地、棕榈树林到农作物区都是常活动的范围,主要的栖息处都在水源区附近,一般都是5至20只左右一起活动,但在觅食时与至水源地喝水时会数百只聚集,主要食物为种子,有时会在地上吃草类种子,也常至农田内吃小米栗及玉米,或到果园及花园吃葵花子,在许多地区被视为严重破坏农作物的害鸟,天气冷时会数只栖于树枝上紧靠在一起,通常筑巢在岩石裂缝中或占据别种鸟的巢,在2~3月及4~10月会进入繁殖季,仅母鸟孵蛋,窝卵数约4~6颗。
笼养鸟十分活泼好动,是很健壮的鸟儿,喜爱鸣叫,有时很吵杂,爱啃咬,玩具及新鲜树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种子外,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们更健康。
繁殖难度低,适合刚入门者做繁殖尝试,群养繁殖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筑巢所需之稻草、树枝、树叶等供它们使用,约在交配后10天会生下第一颗蛋,每隔一天下一颗蛋,一窝约产4~6颗蛋,在6、7天后即可检查蛋有无受精,孵化期约21~23天,30~35天后幼鸟羽毛长成,亲鸟有时可能因矿物质缺乏而拔幼鸟的羽毛,在雏鸟孵出后的期间宜提供营养且丰富的食物,抓出手养最佳天数约10~14天,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巢外。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