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愚狗的祖先是谁
2024-07-03 23:34:07 责编:小OO
文档


愚狗的祖先是狼,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狗骨骼。

还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犬的生物学起源可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犬的驯化史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甚至有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称,可能早在距今10万年前,犬就已被人类驯化。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982年属狗姓卞祖先是谁

卞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来源有二 1、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 国(在今山东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按《吕氏春秋》载,在商朝之际,汤与伊尹计谋功伐 夏桀时,有个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汤王之计而投水自尽。可见卞氏 起源很早。 2、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 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衮州 ,泗水一带)。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遂以卞为姓。形成 了卞姓的一支。 二、郡望堂号 郡望: 1、济阴: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 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2、济阳:晋惠帝(公元290枣306年在位)时,将陈留郡 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南渡后废。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1.陶城卞氏是江阴著名氏族之一,缪荃孙等编纂的《江阴县续志》在卷十《氏族》中有如下表述:“卞氏由常州迁江阴陶城,遂定居焉。卞荣,明正统乙丑进士,有《兰堂集》。卞思敏,弘治壬戌传胪,官户部郎中。” 周庄镇卞姓人口众多,可称大姓。追溯卞氏起源,历史悠久。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明被封在卞国 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的卞桥镇 ,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称卞氏。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封地在曹国 今山东省曹县 ,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分封于卞邑 今山东省兖州、泗水一带 。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便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卞姓望族居济阳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有一副咏卞氏的楹联:“源自殷商流光远;望出济阳世泽长”。 江阴周庄卞氏的先祖就在山东,2004年出版的《江阴卞氏宗谱》卷二十六《传略》中,收入了卞氏祖先卞壸、卞彬等人的小传。

中国十二生肖是怎样的?谁知道?

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中国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十二生肖中象征团圆和睦相处的动物:

1、鼠和牛

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两者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劳,就变成了小聪明,光是勤劳,不动脑筋,就变成了愚蠢。所以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2、老虎和兔子

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两者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谓的大胆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一味的谨慎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

3、龙和蛇

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过柔易弱,太柔了就容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历代的祖训。

4、马和羊

马代表一往无前,向目标奋进,羊代表团结和睦。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更需要团结和睦的内部环境,只有集体的和谐,我们才能腾出手追求各自的理想。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注意团结、和睦,必然会落单。所以,个人的奋进与集体的和睦必须紧紧结合在一起。

5、猴子和鸡

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起来。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最后也得不到收获。

但如果说你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块铁板,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了。只有它们之间非常圆融的结合,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变通地前进。

6、狗和猪

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

所以无论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忠诚、对团队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

注意事项:

我们的祖先期望我们要圆融,不能偏颇,要求我们懂得到对应面切入。比如属猪的人能够在他的随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诚;而属狗的人则在忠诚的本性中,去做到随和。

是什么让人类祖先称霸地球?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可以大规模灵活合作的动物。并且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其实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什么出奇的本领,只不过是不想被其他的生物所吞噬,所以奋起反抗,将自己的种族逐渐壮大,直到现在。

有人说是个体上的差异,我们人类的脑袋、身体把我们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我们比猪、狗、黑猩猩更加高级。但事实并非如此,就个体差异而言,我们和黑猩猩惊人的相似。科学家做了一个测试,如果把一个人和一只黑猩猩同时放到一座孤岛上生存,最后的结果是黑猩猩获胜,它会比人类活得更好。

要学会变通,并且要顺应自然却又不能屈服于自然,就像我们看的电影《狮子王》一样,那些动物本应该是怕狮子的,但是却正是因为狮子王带领的自己的种群,懂得顺应自然但是不屈服于它,所以草原上有了这样共处的平衡的生态环境。

就像蜜蜂他们群居生活,虽然乱但是不乏有规律,并且分工明确,每只蜜蜂都知道自己的职位是什么,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灵活多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称霸地球。

因为我们能在这个大自然里找到平衡点,去引领这个环境更快更好地发展,运用我们的优势,将所处的环境打造得更好,开辟了许多东西,就像文字,工具等等,然后一步一步的演变到今天,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灵长类动物最有优势的地方。

为什么古人知道自己的祖先

中国记载箕子封于朝鲜的书,有《尚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尤其《尚书》、《史记》,以此二书的成书年代和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而且当时中国正是以自诩的狂妄时代,应该不会像今天一样巴结讨好的去“高攀”当时中国眼中的蛮夷之邦。甚至朝鲜王朝史学家安鼎福在《东史纲目》上都记载:“己卯(周武王十三年),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子因以封之”。与中国史书如出一辙。

那段历史是怎么回事呢?商纣王的叔叔箕子看到纣王,国家日衰,就去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只好装疯隐居在箕山上,整日弹琴,借《箕子操》抒发自已不得志的苦闷心情。那时代的人似乎音乐造诣高的可怕,从弹琴就能听出话来,比如钟子期等樵夫都是这样,总之有人告诉了纣王说箕子整天发牢,弹琴骂你呢(这可能是最早的“”,不!是“音乐狱”,“腹诽”),纣王火冒三丈,纣王最恨这些臭知识分子、酸文人背后骂他,于是就想宰了这老小子,可是最后还是没有杀了箕子,为什么呢?纣王不敢杀自己叔叔?不!比干也是纣王的叔叔,不是也被挖了心肝吗?但比干毕竟是当面骂纣王,而箕子是背后骂纣王,不!是弹琴骂他,就因为弹琴骂人就把亲叔叔宰了,就算是纣王再昏庸、再没人性也说不过去啊,但是即使不杀,也不能白白饶他了啊,不然以后还不得有人敲锣打鼓跳大神骂纣王,那还得了,那就把他囚禁起来吧,得囚禁在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于是就把箕子囚禁在今天一个名叫“箕子台”的地方,箕子台也在今河南省,再骂自己也能很快听到,就算是再抓他杀他不是也近吗?

于是箕子开始了自己的囚禁生活。如同中国古代很多知识分子(周文王、韩非、文天祥、方志敏···)一样,在囚禁困顿中除了发牢外,还作深入的思考,(只是绝大多数思考未成书传之后世,更少进行实践罢了),但是箕子很幸运,有人看重他的思考成果,那就是灭了商朝的周王朝建立者——周武王,武王不但让箕子的学说传之后世,而且还进行了实践。

每个开国帝王都注重笼络前朝遗臣,或因战争人才损失严重,或为笼络人心使国家安定,或兼听则明,总之很多前朝遗臣都被继续留用,尤其那些前朝诤臣,更是被开明君主视之为宝,甚至那些低级官吏,大多继续留用以统治地方,这就是为何中国一再上演清朝捕快变为巡警的活剧了,因此“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是完全对的,尤其在王朝更替之时,更多的是:换件马甲还是他。总之箕子受到了重用,比在他侄子那里还受重用。成了武王跟前的红人,受到了武王的重用,武王把箕子思想融入到了治国中,箕子有什么重要思想呢?“《洪范》九畴”。这是什么东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十分陌生,但是它的内容没有人会觉得陌生。

因为“《洪范》九畴”第一条就是遵循五行规律,“五行”,注意,这是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先河,现代人说起五行,要么视为飞天玄火高深莫测的东西,要么视为迷信,两种观点都太偏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分析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如“金曰从革”,可以变革自然,为人所用,青铜时代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进步。 “木曰曲直”,生长各异,可顺理而用,或筑屋,或造车,或做工具。“水曰润下”,发展灌溉农业,抵御干旱天灾,增加农作物产量。“火曰炎上”,热而升腾,物极必反。“土曰稼穑”,发展农桑。箕子认为人类社会应该遵循五行规律,五行规律是人类对人类社会秩序乃至万物秩序、自然规律等深层次问题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分析,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阴阳五行观是人类对组成世界基本物质的一次懵懂的粗糙思考,第一次认为万千世界是有五种神秘元素组成的,比起神造万物甚至万物心生的极端唯心主义先进多了。

“《洪范》九畴”里还有“敬用五事”,什么意思呢?对人态度要恭谨、严肃,与人说话要和气,观察问题要细致深入,听人说话要多听少说,思考问题要辩证通达,不要钻牛角尖,这样就能成功。这样的标准哪里是“用五事”,分明就是三千年前的曾国藩。做人做事滴水不漏,中国人做人的楷模,当官的楷模。

“《洪范》九畴”里还有.“农用八政”,涉及衣食住行,司法管理,教育礼仪等等很多方面,彻底奠定了中国三千年来农业立国的思想基础和基础,中国过去农业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都停留在自发式的,自耕自种的生产方式上,没有从国家上、国家管理上、国家理论上上升到国之根本的高度。

“《洪范》九畴”里还有很多内容,它意义之大,称之为“周礼之源”,“法制之源”,“儒家之源”“古代官制之祖”“三纲五常之源”···都不为过,如同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研究内容包括数学、哲学、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经济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等等一样,“《洪范》九畴”从理论上、上甚至上、迷信上,第一次系统性的对新王朝——周朝进行了改造,而不可思议的是新王朝的统治者——周武王,一个一点都不武断的君主,虚心的全盘接受了箕子这位前朝遗臣的思想财富,将新王朝变成了新思想的试验田,周朝能延续八百年,在君权失落之际仍能残喘数百年,不能不说是“《洪范》九畴”的伟大功劳,将“尊王”、“守礼”等融入了所有人的血液中,我们发现,但凡一次伟大的变革,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文化上进行变革,文化先于武力之时,能大大推动进程,如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大大先进于,大大加速了的灭亡,甚至使党几乎濒临绝境的长征结束后,自豪的说,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让沿途的老百姓看看国共的不同,知道除了残暴的国民以外还有别的选择,加大了人民对国民的不满,埋下反抗的火种,加速的灭亡。但是中国的思想文化常常是一个好的者,但往往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因为思想的陈腐往往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的文化流派传承、文化发展往往是在王朝更替之时或之后才福至心灵、大师频出、灵感爆发,才能产生新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总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孩子死了奶来了,已经没用了,等文化跟上了,国家灭亡了。箕子的“《洪范》九畴”及其演化出的“周礼”、儒家就是这样,开始还够用,后来落伍了,文化和国家都衰败了,最终兵家、法家战胜了箕子文化、周礼,新文化战胜了旧文化,秦王朝取代了周王朝。

在自己学说在新王朝取得巨大成功之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箕子这位新王朝的“教父”居然多愁善感起来,想想自己那位侄子商纣王,再看看眼前这位虚心纳谏的周武王,想想列祖列宗百战而来却又一战而失的江山,不禁百感交集,在周都镐京伤心不已,出走朝鲜,武王呢,作了个顺水人情,干脆把朝鲜封给箕子作为封地,而且并不以诸侯臣下来对待箕子,对待朝鲜,朝鲜不同于其它诸侯臣下方国而超然于中国的地位由此确立。

当然箕子出走朝鲜,而不是其它地方也是有原因的,殷商先王相士很早以前就曾经对古朝鲜的地区进行过开拓,而且古朝鲜人属于中国远古时代东夷的一个分支,甚至都有着相同或接近的图腾崇拜。鸟图腾崇拜、卵生神话在古朝鲜半岛十分普遍,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现代看来迷信可笑的部落图腾,即使在那个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人类在自然伟力面前仍然感到很无助,人类对不解现象、未知世界的无知,粗糙蒙昧的君权神授···使人类对神秘莫测的“天”“神”的崇敬甚至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图腾成为人类和“天”“神”沟通的重要纽带,图腾化、符号化的祖先是“天”“神”的后代或者代理人,对于部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那个时代的大一统的王朝概念还很模糊,往往一个大部落、大部族,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就是一个强大的政权,所谓黄帝炎帝尧舜禹夏商周等中原王朝几乎都是最先政权化、最强大的部落联盟而已,而其它的小政权、小部落则并未消失,部落、种族及其崇拜的图腾文化仍然有极大的力量。相同的图腾代表着相同的祖先,甚至相同的文化,古朝鲜的东夷族原本就与殷商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箕子要前往古朝鲜地区。《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朝鲜半岛上的许多居民,都自称是来源于中国的“古之亡人”。什么是“古之亡人”?东夷族是蚩尤的部落,殷商遗民则是殷商王朝的后裔,都是“亡国”之人。

考古发现

朝鲜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甚至早于五六千年以前,这也成了韩国不认箕子这个祖宗的最有力的证明,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那再以前呢?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个人认错爹认错祖宗那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有祖宗却不认就是孝与不孝的道德问题了,当然,今天的中国连自己人都羞做中国人,何况外国人,只听说有人崇洋媚外认日本人、认韩国人、认外国人当祖宗的还没听说过上赶着认中国祖宗的,因为中国这个祖宗实在让人没面子,说出去太丢人,就像很多农村走到城里的文明人、文化人不敢认自己的满脸皱纹满手老茧的农民父母一样,尽管中国这个爹实在不咋地,但是毕竟是韩国他爹,韩国就是出息了,换上马甲,换上西装,整了容,还是中国这个没出息的爹的儿子,现在就让中国这个窝囊爹给韩国儿子讲讲当年是怎么有的它。

如果认为一种文明的传递只能通过血缘的方式那就大错特错,比如非洲南方古猿是全世界人的祖先,但是谁能说四大文明是南方古猿遗传下来的?欧洲各国,甚至美国、俄罗斯,无不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但是他们和罗马帝国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灭亡罗马帝国的蛮族的后裔!但是为何自称起罗马继承者来脸不红心不跳?因为他们的确是罗马文明的继承者,从、法律、信仰等等方面处处有罗马的影子,可见,文明财富的继承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继承财富。文明通过自创或继承的方式首先形成,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前提,文明继承不在早晚,而在对后世影响的重要程度,蒙恬造笔,蒙恬之前就没有笔吗?不!他对造笔做了很大改进而已;蔡伦造纸,蔡伦之前就没有纸吗?不!他对造纸做了很大改进而已;鲁班被尊为木匠祖师爷,鲁班以前中国人不盖房子吗?不!他对木匠工具做了很大改进而已;甚至比如鉴真和尚,日本人将他视为医药,酿酒等方面的祖先,难道鉴真以前日本人就不看病不喝酒了吗?不!鉴真对这些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而已,甚至有些改进未必是鉴真亲自做的,而是他带去的人做的,只是由于那个时代百工之人(手工业者)地位低下,无名可留或由于别的原因才记在鉴真头上;还有文成公主···

箕子以前,朝鲜半岛已有人类活动遗址,当然,那些人类也是中国过去的,总不至于是南方古猿像孙悟空一样漂洋过海划船去的,但是这些人类太杂了,甚至连统一的民族概念都说不上,处于蒙昧状态,檀君也罢,东夷也罢,当时还属于蛮夷之地,没有国家概念,只是些原始部落,但是箕子到了朝鲜之后,开始“施之约”,将朝鲜建设成了当时有名的“东方君子之国”,在中原“礼崩乐坏”之时,连孔子都羡慕地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箕子到朝鲜时,随从有五千之众,像箕子这样的大思想家周围总是有很多信奉他学说的信众的,何况他还是位身份地位极高、极有社会影响力的名流,跟从者众多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他还是一方诸侯,搬家时从封地箕国(今天山西省太谷县)带去大量人口也很正常,如同鉴真东渡一般,箕子带到朝鲜的人才涉及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等多项技艺,可以说对朝鲜社会做了一次全面提升,其深远影响涉及朝鲜的方方面面,使朝鲜从衣着上,上,文化上,变成了一个微缩版中国,微缩版殷商王朝。

现代朝鲜考古发现证明,古朝鲜的青铜器和墓葬样式与中国商周的青铜器与墓葬样式如出一辙,完全可以证明其文化上的继承性。人们常常把古代青铜器称为“神器”,因为它不仅仅包含着古人虔诚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自以为与“神”最接近的时候所制,更重要的是青铜器本身含有的文化,一种含有宗教灵魂、宗教信仰、人类虔诚信仰的文化,青铜器是一种对“神”最真诚、最真实的文化符号。可以说箕子让当时的朝鲜半岛步入了青铜时代,开始有了国家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有了详细科学的社会分工,称箕子为朝鲜的“人文初祖”毫不为过。

假如未来人们考古时,挖十米挖出恐龙,挖五米挖出猿人,挖出垃圾是就说明是今天社会留下的,考古是历史的铁证,如果朝鲜出土了和中国周代样式相似的青铜器等文物,而中国又系统的出土了夏商周秦汉的青铜器的话,就可以证明朝鲜是接受的中国周朝文化,如果厚着脸皮说中国夏商周秦汉是继承了朝鲜周代文化的话,那我只能无语了。对于考古证据方面的问题,在刘俊勇《百年来大连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等文中,对中国和朝鲜的文化遗传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多说了。中国的文化是遗传有序、系统性的,如果某个地方,如日本、越南、缅甸甚至广东、云南、的某些习俗、标志性建筑、考古遗迹同中国某朝相似的话,就可说明在某朝时期,中国文化对某地产生了巨大影响。

民俗遗存

风俗和方言一样,都是研究人类迁徙,文化传播的活化石,如印第安人的很多风俗都和我们中国接近,比如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与我国远古的羽衣冠何等相似,说明他们正是中国人迁移过去的,并在后来仍有一部分人迁移了过去,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当时中国的风俗,比如罗马公主嫁到,将罗马的很多风俗、信仰、文化带到了,研究风俗、衣着是研究文化传播、人类迁移的一条捷径。

朝鲜族人民喜穿白衣,这和殷商的风俗有关。《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说明商代人喜欢尤其官方喜欢、提倡穿白衣服。而朝鲜史书上也记载朝鲜人喜欢穿白衣服,甚至现在也是。

朝鲜的丧葬制度也与殷商类似,尤其大量人殉葬更是殷商的特色。箕子虽然是周朝建立后到的朝鲜,但是箕子在朝鲜建立的却是一个以殷商遗臣为主体、为骨干,风俗、传统、行为方式都与殷商类似的古朝鲜王朝,只是用的是类周的“洪范九畴”而已,尤其人殉,可以说是殷商遗传下来的一种残忍的劣习。孔子曾发牢说人心不古,现在不如以前了,以前咋地咋地好,包括人殉,并恶狠狠的说,谁先用陶俑代替人殉糊弄死者,谁就断子绝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个让孔老先生念念不忘的厚道守礼的“古人”就是殷商人。

殷商王朝作为亡国者,在中国乃至周围国家留下了很多遗迹,为什么呢?因为周武王灭商灭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殷商朝廷,而不是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殷商百姓,甚至连纣王的儿子都没杀,那个时代的统治者没有系统性的殖民同化的侵略理念,基本上还是各过各的,周朝发源于西北,殷商主要在中原,武王灭商后就又回西北那边去了,而殷商遗民仍住在河南,除个别不安分总是捣蛋的遭到强制流放迁移之外,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且那时地处中原的殷商文化甚至比成为新统治者的西北周王朝文化更先进,更让人怀念。

可以说,当时的朝鲜是一个以殷商遗臣为主体,沿用殷商风俗,使用周代的一个特殊国家,今天作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朝鲜族的祖先和风俗正是来自殷商遗民。今鲜族同胞爱素白,喜整洁,讲礼仪等行为,正是继承自以箕子为代表的殷商遗民。殷商遗民在中国以聚居的形式存在多年,大多极重礼仪,比如春秋时宋、卫二国,便以守礼著称。

朝鲜是一个重视礼仪的民族,他们大多文质彬彬,生活井井有条,极有规律,行为有度,比之中国所谓“礼仪文明之邦”,更重礼仪,举手投足有君子风范,即便是乡野山民,比之中国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修养气质,生活安排上条理有序,居所内器物洁净,摆放雅致,远胜中国。现在很多人认为,韩国人“连衣服都穿不好的人,肯定是个蠢货”的观点是在侮辱中国人的不修边幅,的确,光靠光鲜的衣着未必就是聪明人,但是生活条理,衣着整洁绝对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美德、良好的素养和雅致的审美观,而中国人的不修边幅绝对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衣着整洁卫生、家里整齐别致就不能“大智若愚”了吗?

箕子学说在中国执行过程中,既会遭到原有文化的抵触,还会在执行过程中遭到中国中下级官僚的阳奉阴违,而且毕竟与新朝存在心里隔阂,最重要的是中国林子太大,鸟太多,教育不过来,反不如当时朝鲜一般是在一张“林子不大鸟不多”的白纸上写字,贯彻的深刻的多,因此朝鲜更具君子遗风,而中国则从未被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改造过,朝鲜后来虽然出现少数如现在韩国考证学者之类的文化流氓,但是我们也不能以点盖全、一棍子将其全部否定、打死,绝大多数的朝鲜人民行为举止的文明程度还是的确胜过国人的。而且近代韩国被日本影响,被西方影响,被中国糟粕文化影响,出现些许文化流氓实在正常,毕竟我国的文化流氓、无耻之徒数量之众,举世无双,众所周知,比之韩国,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了。

朝鲜人多的是谨慎谦卑,少的是张狂,与他们是亡国遗民之后,却又处于一种地位胜过其他称臣强大方国、殷商遗民,似乎是殷商出卖者、前朝背叛者、新朝投靠者的尴尬境地的谦卑心态有关,在不具备中国“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漂亮借口无数的文化氛围下,比起中国还是很有自羞之心,这种虽然于中国,但也要时时的脸色,这种小国心态不谦卑行吗?这种民族心态的形成,与箕子立国时的心境是何其相似?

韩国近年来的快速崛起,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用奇迹来形容毫不为过,韩国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一个民族的成功除了客观的环境之外,内在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民族的素质可以由国民的素质反映出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素质、性格等绝对不是用一两个词汇可以概括的,它通常具备一系列优点又同时具备一系列缺点,它虽然抽象却可以量化,绝大多数国民的性格、素质,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素质,比如中国,总爱给自己脸上贴金说:鲁迅,屈原,岳飞···等能代表中国的民族性格,但是我们必须痛苦的承认,更多的是秦桧、和珅、李刚、“许三多”;“下跪事件”中屈膝跪倒了超过99%的中国人···同样如果简单的因为希特勒、东条英机就说德日粗暴,那就太肤浅了,德日也有很多理性优雅的人,我们从朝鲜民族的行为举止,衣着风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良好秩序感的民族,即使家里贫困,器物摆放也是一丝不苟,洁净异常,对传统服装十分珍爱,穿衣打扮极有秩序感,这是一种融入国民血液的礼节、礼仪、秩序、尊重,这点是我国极缺少的,一个民族服饰上几乎没有自己的任何特色,这可以说是我们汉族在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以称第一的地方,少数民族、越南、日本、朝鲜等等东方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穿着一丝不苟,而中国则是胡人打进来穿胡服,满人进来留辫子,洋人来了留分头···有人曾用一个真实的现象形容了我国的所谓民族风貌:在外国街上看到一个穿着无序的黄种人,人们会说,那是中国人,如果看见一个穿着精致的黄种人,人们会说,那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

韩剧简单,却人人喜爱,风靡全球;韩国人具备很多国人称道的古人淳朴原始道德,行为看似简单,却比我国更有秩序。反观我国呢?倒是“挺复杂”“不简单”,但是讲道德的最缺德,讲文化的最没文化,说起所谓中国文化总是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知所云,酒桌上有酒文化,饭桌上有送礼文化,嫖客更是爱附庸风雅、吟风弄月,而赌棍更是中国人义气的主要载体,说起中国文化,开口闭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却又不知好在哪里,坏在何处?我们抛开个人情感,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韩国三十年前能造什么?而中国呢?三十年前中国就能制造卫星、核弹、潜艇等等,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而那时韩国有什么?但是经过三十年多年之后,韩国汽车反而横扫中国,时至今日,韩国今天的汽车、钢铁、造船、电子等等行业反而领先中国十几年,国民的生活水准、收入水平、幸福指数等等更是遥遥领先我国。回顾三十年前的韩国人哪里敢说“中国文化,韩国制造”?而今天呢?呵呵,可笑复可怜,可怜复可悲,可悲复可耻,可耻复可恨,可恨复可笑,爱穷开心的国人终于把自己噎住了,笑不出来了。

朝鲜民族礼节很严格,平辈之间初次见面时要用敬语,晚辈对长辈说话更是必须用敬语,甚至平辈说话都常用敬语,吃饭时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比起中国呢?中国所谓“礼仪之邦”,处处有礼仪,拉屎放屁皆有礼仪、皆有文化,遛狗的文明人的狗到处拉屎,不冲皇帝放屁的太监大臣却思谋着害皇帝,满嘴文明的文化人行为反而不如普通人,儿子打老子甚至杀老子,饭桌上别说和长辈对火了,都是长辈给晚辈点烟,长辈没长辈的样子,晚辈没晚辈的样子···中国处处有规矩,但是处处又没规矩,难怪国人说起当代种种坏风气,老像九斤老太一样爱说:人心不古。时髦的、到过国外的人爱说:看人家外国人素质多高。这朝鲜对于中国,是既占了古人遗风,又占了外国月亮,难怪国人“哈韩哈日”,“韩流日流”横扫中国,也就见怪不怪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