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是属于一种节肢动物,它们隶属于肢口纲鲎科鲎属。其实中国鲎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约4亿年前。它们这种生物与现代的三叶虫有相似之处,因此也被称为“活化石”。要知道在中国,中国鲎可是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你们可千万不要对其进行捕捞哦!
中国鲎它们的体长可以达到60cm,体重的话,大约是在3-5kg。它们的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它们的头胸部特征非常明显,有着发达的马蹄形背甲,所以我们也通常称它为马蹄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华鲎是什么动物
中华鲎
别称:鲎鱼,东方鲎,马蹄鲎,三刺鲎,海怪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长江口以南,东海、南海沿岸至马来半岛。
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中华鲎血液为蓝色。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
一,物种简史
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在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尚未崛起之时,鲎就是距今3.95-3.45亿年前泥盆纪(一说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繁盛的海洋居民了。虽经数亿年的沧桑之变,但该物种依然如故,变化甚微。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称。鲎鱼在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中国唐代刘恂在其《岭表录异》中写道:“鲎鱼,其壳莹净滑如青瓷碗,鏊(注音:ㄠˊorㄠˋ)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腹两傍为六脚,有尾长尺馀,三棱如棕茎,雌常负雄而行。捕者必双得之,若摘去雄者,雌者即自止背负之方行。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脚,和以为酱,食之。尾中有珠,如栗色黄。雌者小,置水中,即雄者浮,雌者沉。
二,栖息环境
鲎主要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同时具有溯河而上的习性。
三,生活习性
1,食物:鲎类主要为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取食时用螯肢将食物送到口部,用颚肢的基节磨擦、咀嚼后再送入口内。口后为食道,食道前行膨大成磨胃(gizzard),其中有角质齿可研磨食物,经瓣膜后进入中肠。其前端膨大处为胃,有1-2对发达的肝盲囊(hepaticcecum),其分支到达头及腹部,并有肝管开口到胃的两侧。
2,消化:肝盲囊是食物化学消化及吸收的场所。中肠后为直肠,以开口在腹部末端、尾剑之前的腹面。循环系统为开放式。消化道背面有一管状心脏,位于围心窦中,具8对心孔,血管发达,向前有3个前动脉,两侧有4对侧动脉。动脉分支进入组织后,在腹面形成两个大的腹血窦。血液由腹血窦流入书鳃,经气体交换后再经围心窦、心孔流回心脏。血液中含有血青素及一种变形细胞,这种变形细胞具有很强的凝血功能。排泄器官为四对基节腺,位于磨胃的两侧,由腺体收集的代谢废物送入一共同的囊中,再经排泄管、膀胱、排泄孔开口在最后一对步足的基部,基节腺也兼有水分调节作用。
3,脱壳:鲎如同其它的节肢动物,是以脱壳而后成长的。由一次的脱壳而长大约之前体型的1.3-1.4倍,但死亡率也高,是一种博命的成长。鲎的卵于孵化前在卵膜内就脱皮四次,因此仔细观察回转卵,卵中就有如仙女的羽衣状薄纱的壳,在回转卵此时的胚体已经成了像鲎的体形。在刚孵化出的第一龄幼生由其形态看,与成体的鲎很相似,只是还没有那特征的尾剑。第二龄幼生其体长约为10mm,而在第一龄幼生时没有的尾剑,在此时期也明显的长出来。
鲎的脱壳是由头的周缘裂开,而新的旧体才由其间隙跑出来。刚脱皮的甲壳非常柔软,这甲壳要恢复到原来的硬度,也需要相当的日子,几乎令人怀疑它是否会恢复到原来的坚硬度。鲎由于生长速度慢,所以是一种不大能长大的动物,至今仍不明白确定几年才能生长成成体。大概认为雄的脱15次皮,而在第13年成成体;雌的脱16次皮,于第14年成成体。
中国鲎的资料。急!
中国鲎 zhōnɡ ɡuó hòu
Tachpleus tridentatus.
别名:三刺鲎、海怪。
分类地位 肢口纲 Arthrropoda 剑尾目 Xiphosura 鲎科 Limulidae 鲎属 Tachypleus
中国鲎体呈瓢状,由头、腹部和尾剑三部分组成,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属暖水性近海名贵珍稀节肢动物。
鲎起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早于恐龙和原始鱼类。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鲎的肉、卵营养价值高,鲜美可口,其味如蟹,为东南沿海人民喜食的菜肴。作为药物原料,具有多种疗效,据宋代《嘉佑本草》记载,鲎肉主治痔疮;卵可治红、青光眼;胆主治大风癫疾、积年呷咳;尾烧焦主治汤风、泄血和妇科崩中带、产后痢等症;甲壳烧成灰可治咳嗽、退高烧。至今,我国民间仍流传鲎的多种验方。利用鲎血提取变形细胞溶解物,制成检验内毒素的试剂,极为敏感,具有快速、简易等特点,用以鉴别脑膜炎只需15分钟,与常规细菌培养法比较,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由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986年平潭建成售试剂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标准。
鲎虽起源于远古年代,但发展十分缓慢,资源量甚少。福建省鲎产量居全国第一,平潭、厦门等沿海为主产区。
鲎栖息于沙质海底,昼伏夜出,大部分时间营底栖潜居生活,通常小个体生活在岸边沙滩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大的逐渐移向浅海。鲎不作长距离洄游,每年11月随着水温下降由浅海游向较深水域越冬,翌年4-5月又从深水区游向浅海,繁衍后代,繁殖期5-8月。
鲎为雌雄异体,雌体比雄体大,成年雌体重约4公斤,雄体重约1.8公斤。雌体背负雄体,成对栖息、爬行、游动,称为海中鸳鸯。受精卵经过5-6周孵化成为幼虫,初孵幼虫长7-8厘米,称为三叶幼虫,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长成幼鲎,从幼鲎到达性成熟,约需4-5年,蜕皮13-14次。
鲎是什么?? (一种动物)
鲎鱼。亦称中国鲎、东方鲎
[horseshoe
crab]。剑尾亚纲,特别是鲎目节肢动物的通称。有一个宽的新月形的头胸甲,在背面有一对大的复眼及两单眼,腹面生出六对步足,中部具一口,有一短小的腹部,腹部与头胸甲有关节相接,腹节愈合成一片,游泳足上附着扁平叶片状鳃,有一长而硬的可动关节的尾剑。如:鲎帆(鲎鱼的脊背);鲎杓(用鲎壳制成的杓子);鲎媚(鲎鱼的别名);鲎樽(用鲎壳制成的酒杯)
中华鲎是什么
中华鲎是鲎科亚洲鲎属的节肢动物,其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头胸呈马蹄形,腹部为六角形,尾巴是一根很长的刺。它外表有些类似蟹,但和蜘蛛关系更近一些,第一对附肢多为螯状。这种动物生活在海底,通常以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有时也会吃藻类,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要13年才能进行繁殖。
通过以上关于中华鲎是什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中华鲎是什么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