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盗窃还是职务侵占
2024-07-04 02:09:45 责编:小OO
文档


作者:张*华(深州市人民)

来源:“河北检察”公号,转自“法舟刑事辩护研究中心”

简要案情

某工厂生产线上职工吕某利用当班之机,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窃取生产线上的铝质半成品若干,并藏于兜内,于下班时窃离工厂,然后以废铝价格销赃,赃款累计7500元。案发后,经价格评估部门评估,该半成品价值人民币9200元。经查,吕某的职责是对流经其岗位的半成品按规定的工艺予以加工,然后将加工完毕的半成品经流水线移交下道工序。

分歧意见

吕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

第一种观点认为:吕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理由是,吕某利用工作之便,盗窃公司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吕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吕某是利用操作工的职务便利,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侵占公司财产,其行为性质属于职务侵占而非盗窃,但因数额尚未达到“较大”标准,故不应以犯罪论处。

笔者观点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吕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关键在于认定其窃取行为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还是利用了工作上的方便。这就需要考查吕某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性质。既然吕某的职责是对流经其岗位的半成品按规定的工艺予以加工,然后将加工完毕的半成品经流水线移交下道工序,那么在此种岗位上操作的员工对经由其手的财物,是否具有占有、支配等职责,关系到行为人在窃取公司财物时,有否利用职务上便利的问题。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并不泛指一切职务上的便利,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与职务相对应,是针对职务上财物的关系而言的,具体表现为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公司财物的便利。

所谓主管公司财物是指审查、批准、调拨、安排使用或以其他方式,支配、处分公司财物的职权;所谓管理公司财物是指行为人直接负责公司财物的保管、看守以及其他依法处理等,如出纳员管理现金、会计管理账目、仓库保管员管理物资等;所谓经营公司财物是指利用公司资财进行的以增值或生息为目的的工业、商业等活动;所谓经手公司财物是指行为人本身的职务并不负责对公司财物的管理,只是出于工作上的需要,临时性地对公司财物行使领取、支配、发放的职权。经手财物具有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具有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占有性和支配性,例如业务人员外出时预领差旅费,向客户收取公司货款等。

据此,吕某窃取公司流水线上的财物虽然与“经手”公司财物的特征相近,但并不能认定为“经手”。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置于企业内部车间的生产线,不仅由特定的多数人共同操作,而且前后道工序的员工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和监管。在此条件下,操作工对半成品的占有不具有相对的支配权,无非是把半成品作为劳动对象而已。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与岗位中的操作工,同样具有临时占有物件或半成品的条件,但后者在领取物料之后,无人直接监管,对物料拥有临时的相对的支配权,其或通过虚报损耗数量骗取公司财物,或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司财物,则属于职务侵占行为。据此,吕某作为生产线上的一员操作工,窃取生产线上的半成品的行为,不具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特征,自然也就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